[發明專利]一種VR跑步機的防摔預判方法、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1004.X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0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杜守杰;田中達也;王靜;王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孝感峰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3B22/02 | 分類號: | A63B22/02;A63B24/00;A63B71/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粵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儲 |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航***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vr 跑步 防摔預判 方法 系統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涉及一種VR跑步機的防摔預判方法、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包括:根據VR場景建立運動空間,通過第一信號接收器獲取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檢測到的左腿動作信號;通過第二信號接收器獲取第三傳感器、第四傳感器檢測到的右腿動作信號;根據左腿與右腿的腿部動作信號重心與平臺夾角信息,同時通過用戶腰部扭動信號及腿部與跑步機支撐架之間的距離動態變化信息,計算出用戶傾斜信息及用戶跑步過程中的肢體姿態解析,獲得用戶肢體姿態信息;通過肢體姿態信息,獲取用戶安全信息,同時動態調整平臺運行參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摔預判方法,尤其涉及一種VR跑步機的防摔預判方法、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能夠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技術,通過與計算機生成一種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使用戶沉浸到虛擬的環境中,實現聽覺和觸覺的雙重體驗,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新的設備和解決方案層出不窮,步態參數的檢測最主要的目的是評估人體運動能力,而人體重心軌跡是評價步態穩定性、平衡性,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通過傳感器與計算機對肢體運動特征進行定量描述,建立運動空間,使運動對象與運動空間保持相對靜止,從而實現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全向運動。
傳統的設備人體只能再一個方向以不同的速度行走,不能滿足虛擬現實要求的人體可以以不同速度沿任意方向走動的要求,而現有的一些方法只能實現單向運動,無法做到全向運動,運動對象體驗較差,且在進行跑步的過程中無法對用戶進行步態空間信息的預判修正,誤差較大。
為了能夠對VR跑步機實現精準的控制,及用戶使用過程的安全性,需要開發一款與其相匹配的系統進行控制,通過該系統對運動對象的步態空間信息進行檢測,然后進行糾正處理,使得運動對象始終位于運動空間的中心位置,當用戶在跑步過程中,出現即將摔倒的時候,通過該系統提前預判,提前干涉將跑步機停止運行,防止用戶摔倒,但是在進行控制過程中,如何實現精準控制的同時,實現對步態空間信息的預判及修正都是亟不可待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VR跑步機的防摔預判方法、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VR跑步機的防摔預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據VR場景建立運動空間,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用于檢測用戶左腿動作信號,第三傳感器與第四傳感器用于檢測用戶右腿動作信號;
第五傳感器用于檢測腰部扭動信號;第六傳感器用于檢測腿部與跑步機支撐架之間的距離動態變化信息;
通過第一信號接收器獲取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檢測到的左腿動作信號;
通過第二信號接收器獲取第三傳感器、第四傳感器檢測到的右腿動作信號;
根據左腿與右腿的腿部動作信號重心與平臺夾角信息,同時通過用戶腰部扭動信號及腿部與跑步機支撐架之間的距離動態變化信息,計算出用戶傾斜信息及用戶跑步過程中的肢體姿態解析,獲得用戶肢體姿態信息;
通過肢體姿態信息,獲取用戶安全信息,同時動態調整平臺運行參數;
左腿護膝內側對應于用戶左腿小腿處設置有第一傳感器,左腿護膝對應于大腿處設置有第二傳感器;
右腿護膝內側對應于用戶右小腿處設置有第三傳感器,右腿護膝對應于大腿處設置有第四傳感器;
跑步機支撐架內側設置有第五傳感器,支撐架頂部氣囊內側對應于用戶腰部處設置有若干個第六傳感器。
優選的,通過用戶肢體姿態信息,獲取用戶安全信息,同時動態調整平臺運行參數信息;具體包括:
通過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獲取用戶左腿動作信息;
通過第三傳感器與第四傳感器獲取用戶右腿動作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孝感峰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孝感峰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100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