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攪拌站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2010203868.7 | 申請日: | 2020-03-21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23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發明(設計)人: | 劉毅;林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容大天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1/122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710116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攪拌 污水處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攪拌站污水處理系統,涉及泥水分離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依次連通的污水池、絮凝池以及板框壓濾機,所述絮凝池的底部連通有泥漿泵,泥漿泵的輸出端連通至板框壓濾機的進口設置,所述絮凝池包括水箱,水箱上連通有進料管,水箱底部連通有出液管,出液管連通至泥漿泵,水箱上端還設置有安裝部,水箱內還設置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設置于水箱內的主攪拌件、輔攪拌件,安裝部上還設置有驅動電機。通過主攪拌件和輔攪拌件的配合攪拌,使得攪拌的效果更好,從而使得泥漿與絮凝劑和石灰的攪拌混合效率更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泥水分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攪拌站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環保的要求,攪拌站的污水通常需要進行泥水分離處理。
傳統泥水分離系統一般包括絮凝池、泥漿壓濾裝置和排水裝置。在絮凝池就是泥漿分離中的加藥攪拌處理工位。通常先對泥漿進行篩分,將泥漿中的砂石等雜物進行分離,然后將篩分后的泥漿導入到絮凝池,然后在絮凝池內加入絮凝劑和石灰,然后通過人工攪拌將泥漿與絮凝劑和石灰充分混合,使得泥漿形成泥水分離的分層效果,但是通過人工的攪拌整體的攪拌效率較低,耗時較長,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攪拌站污水處理系統,其具有攪拌混合更加高效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攪拌站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污水池、絮凝池以及板框壓濾機,所述絮凝池的底部連通有泥漿泵,泥漿泵的輸出端連通至板框壓濾機的進口設置,所述絮凝池包括水箱,水箱上連通有進料管,所述水箱底部連通有出液管,出液管連通至泥漿泵設置;水箱上端還設置有安裝部,所述水箱內還設置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設置于水箱內的主攪拌件、輔攪拌件,所述主攪拌件包括轉動連接于安裝部并呈豎直設置的主攪拌軸、設置于主攪拌軸上的主攪拌葉;所述輔攪拌件包括傾斜穿設主攪拌軸并與主攪拌軸轉動連接的輔攪拌軸、設置于輔攪拌軸上的輔攪拌葉;所述主攪拌軸沿徑向還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輔攪拌軸對應轉動穿設連接板設置,所述輔攪拌軸的上端還同軸設置有齒輪,所述安裝部下端面還固定有與所述齒輪嚙合的齒圈,所述齒圈與主攪拌軸同軸設置;所述安裝部上還設置有帶動所述主攪拌軸轉動的驅動電機。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污水先在污水池內沉淀,然后通過抽吸泵將上層沉淀后的污水抽入到絮凝池內,然后通過泥漿泵將沉淀分離后的下垂泥漿水抽至板框壓濾機進行分離。當污水在絮凝池內時,先將絮凝劑和石灰加入到水箱內,然后通過驅動電機帶動主攪拌軸轉動并帶動主攪拌葉進行攪拌,且當主攪拌軸轉動時還能夠帶動輔攪拌軸沿著主攪拌軸的軸線進行翻轉,當輔攪拌軸沿著主攪拌軸翻轉時,輔攪拌軸上的齒輪可以與齒圈嚙合轉動,從而使得輔攪拌軸在沿著主攪拌軸轉動時還能沿著自身的軸線進轉動,從而帶動輔攪拌葉進一步進行攪拌。通常齒圈的齒數為齒輪的五六倍,從而使得輔攪拌軸沿著主攪拌軸轉動一周,自身自轉可以更多圈。通過主攪拌件和輔攪拌件的配合攪拌,使得攪拌的效果更好,從而使得泥漿與絮凝劑和石灰的攪拌混合效率更高。
進一步的,所述主攪拌軸的下端與水箱底部轉動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主攪拌軸與水箱底部轉動連接,從而使得主攪拌軸的轉動更加穩定,從而使得攪拌裝置的運轉更加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主攪拌葉設置有多個,且所述主攪拌軸沿著主攪拌軸的軸向呈螺旋分布;每個所述主攪拌葉呈板狀設置,且所述主攪拌葉的板面相對于主攪拌軸的軸線呈傾斜設置,位于最下端的主攪拌葉的下端面抵觸于水箱底部的上端面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主攪拌葉的下端面抵觸于水箱底部,當主攪拌軸帶動主攪拌葉轉動進行攪拌時,位于最下端的主攪拌葉還能對水箱底部進行刮除,減少泥水中部分堆積于水箱底部導致混合不均的情況,從而使得攪拌混合的效果更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容大天盛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陜西容大天盛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0386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