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及分選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9963.4 | 申請日: | 202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54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邢耀文;丁世豪;桂夏輝;曹亦俊;魏立勇;車濤;田立新;孟凡彩;佟順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3B7/00 | 分類號: | B03B7/00;B03B5/62;B03D1/02;B04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和歡慶 |
| 地址: | 22111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回收 分選 系統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及分選工藝,屬于煤泥分選回收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煤泥分選工藝流程復雜、處理能力小、產品錯配物含量高以及不能滿足煤泥連續性分選回收的問題。本發明包括煤泥攪拌桶、分級旋流器、第一礦漿預處理器和三產品水力浮選機;煤泥攪拌桶通過第一渣漿泵與分級旋流器連接,分級旋流器通過第二渣漿泵與第一礦漿預處理器連接,第一礦漿預處理器與三產品水力浮選機連接。本發明通過在三產品水力浮選機內對2~0.25mm粗顆粒煤泥進行流化分選,獲得精煤、中煤和尾煤,在浮選柱內對0.25~0mm的細顆粒煤泥進行逆流分選,獲得精煤和中煤,既滿足了對粗細煤泥的精細化回收,又滿足對煤炭資源的梯度化利用,實現了經濟資源效益最大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泥分選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及分選工藝。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支柱,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主體地位不可動搖。隨著煤炭資源的日益減少及機械化采煤與重介質選煤的快速發展,我國煤泥難分選問題進一步凸顯,呈現出微細化、高灰分、連生體含量大等特點。傳統的煤泥分選存在回收能力弱、尺度效應強、可浮性非均勻性變化等問題,都對煤泥分選工藝與設備的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選煤廠按粒度大小對煤泥進行分級處理,將介于2~0.25mm粒級的煤泥稱為粗煤泥,通過TBS(Teetered Bed Separator,干擾床分選機)、螺旋分選機進行分選;將0~0.25mm粒級的煤泥稱為細煤泥,通過浮選機、浮選柱進行回收。粗煤泥分選通常按密度進行,在沉降過程中存在“等沉”現象,即低比重粗粒精煤與高比重細粒矸石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不利于分層;細煤泥分選通常按疏水性差異進行,在浮選過程中存在“跑粗”現象,即疏水性好的粗顆粒精煤易受自身重力與礦漿擾動作用從氣泡表面脫落,損失在底流中。此外在實際分選過程中,分級旋流器分級效果難以控制、煤泥分選系統工藝復雜、傳統兩產品煤泥分選設備難以滿足煤質條件的惡化與中煤連生體增多的現狀。因此亟需開發一種工藝簡單、煤泥回收能力強、煤質適應性好、分選精度高,尤其適應于粗顆粒煤泥分選,含精煤、中煤、矸石三種產品的分選設備與分選工藝。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的分析,本發明實施例旨在提供一種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及分選工藝,用以解決現有煤泥分選工藝流程復雜、處理能力小、產品錯配物含量高以及不能滿足煤泥連續性分選回收的問題。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包括煤泥攪拌桶、分級旋流器、第一礦漿預處理器和三產品水力浮選機;煤泥攪拌桶通過第一渣漿泵與分級旋流器連接,分級旋流器通過第二渣漿泵與第一礦漿預處理器連接,第一礦漿預處理器與三產品水力浮選機連接。
進一步,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還包括第二礦漿預處理器和浮選柱;第二礦漿預處理器通過第三渣漿泵與所述分級旋流器連接。
進一步,所述分級旋流器的底流口與第一礦漿預處理器的入料口連接;所述分級旋流器的溢流口與第二礦漿預處理器的入料口連接。
進一步,所述三產品水力浮選機對粗顆粒煤泥進行分選,且能夠分選出精煤、中煤和尾煤;所述浮選柱對細顆粒煤泥進行分選,且能夠分選出精煤和中煤。
進一步,所述三產品水力浮選機包括第一柱體、第二柱體和流化水單元;
第一柱體的底部設置有尾煤脫水錐,第二柱體的底部設置有中煤脫水錐,第二柱體的頂部設置有精礦口;
流化水單元包括第一流化水口和第二流化水口;第一流化水口與尾煤脫水錐連接,第二流化水口與中煤脫水錐連接。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工藝,采用上述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系統,所述用于煤泥回收的分選工藝步驟包括:
步驟1:煤泥攪拌、分級;
將入選煤泥供入煤泥攪拌桶進行攪拌,并供入分級旋流器進行分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99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