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樟芝烏龍茶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9865.0 | 申請日: | 2020-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73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洪翠云;林慧峰;許小芡;林志楷;葉秋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廈門山國飲藝茶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14 | 分類號: | A23F3/14;A23F3/06;A23F3/12;C12N1/14;C12P3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廈門龍格思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鐘毅虹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烏龍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樟芝烏龍茶的制備方法,特征在于,包括樟芝三萜提取液制備工藝,和茶葉添加外源功能成分制備工藝;所述樟芝三萜提取液制備工藝包括樟芝液態發酵培養工藝,及樟芝三萜類物質提取工藝;所述茶葉添加外源功能成分制備工藝包括茶葉初制加工工藝,及添加外源功能成分工藝;其中,
樟芝液態發酵培養工藝中,選擇的培養基包括葡萄糖30-40g/L,黃豆餅粉30-40g/L,磷酸二氫鉀1.5g/L,和牛樟木屑提取液8-10ml/L;選擇的培養條件為:裝料量為120ml/500ml瓶,接種量為裝料量的11%-14%,培養溫度26-28℃,搖瓶轉速110-130r/min,PH值為5-6,培養時間13-18天;已獲得的樟芝液態發酵產物,經齊墩果酸法檢測分析,該樟芝液態發酵產物中三萜類物質含量達22.9-26.1mg/g;
樟芝三萜類物質提取工藝,是將樟芝液態發酵培養工藝中獲得的樟芝液態發酵產物經冷凍干燥后,采用液氮法粉碎菌絲球,先以12-18ml 95%乙醇/1.0克樟芝菌粉的比例,將樟芝菌粉浸提后,離心過濾取上清液;再以8-12ml 95%乙醇/1.0克樟芝菌粉的比例,將樟芝菌粉再次浸提后,離心過濾取上清液,并經旋轉蒸發儀濃縮后,獲得液態樟芝三萜類物質;
茶葉初制加工工藝,包括揉捻與干燥工序;其中,揉捻包括初包揉、復揉、再包揉工序;
添加外源功能成分工藝,是將樟芝液態發酵培養工藝獲得的每600g樟芝液態發酵產物,經所述樟芝三萜類物質提取工藝獲得的液態樟芝三萜類物質,以蒸餾水定容獲得800ml樟芝三萜提取液;及將茶葉初制加工工藝中由30.00KG茶青葉加工至初包揉后,重量6.40-6.80kg的半成品茶葉,在復揉前,往半成品茶葉中均勻噴灑300ml樟芝三萜提取液,靜置10-15min后以70-75℃輕烘,繼而進行復揉;復揉后,再包揉前,繼續往解包后的半成品茶葉中噴灑200ml樟芝三萜提取液,靜置10-15min后以70-75℃輕烘,繼而進行再包揉;再包揉后,繼續往解包后的半成品茶葉中噴灑300ml樟芝三萜提取液,并靜置10-15min;揉捻工藝完成,獲得樟芝烏龍茶,進入干燥工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樟芝烏龍茶的制備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序,以65-75℃溫度烘焙1h50min-2h,至獲得足夠干燥樟芝烏龍茶5.8kg-6.18kg。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樟芝烏龍茶的制備方法,特征在于,所述茶葉初制加工工藝,還依序包括鮮葉采摘、曬青、做青、炒青;其中,
鮮葉采摘,茶葉采摘標準為:茶樹新梢形成駐芽時,采嫩梢;午后采摘,要求天氣晴朗;
曬青,在下午4-5時曬青,曬青時將攤放葉收攏薄攤于笳藶內,每藶0.5-1kg,置陽光下照曬25-30min,其間翻拌,減重率7%-10%;
做青,溫度控制在21℃-24℃,空氣相對濕度70%-75%;
炒青,溫度設置為220℃-240℃,減重率28%-3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樟芝烏龍茶的制備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做青,采用電動圓筒搖青機,圓筒直徑80cm,長150cm,投葉量30kg,轉速設置28-30轉/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廈門山國飲藝茶業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廈門山國飲藝茶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986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機器學習的腦電信號識別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高血壓治療的血壓報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