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釋放二氧化碳聚脲多元醇的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9861.2 | 申請日: | 2020-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33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付國;劉洋;秦承群;鞠昌迅;劉斌;呂樹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18/78 | 分類號: | C08G18/78;C08G18/66;C08G18/32;C08G18/48;C08J9/08;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006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釋放 二氧化碳 多元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可釋放二氧化碳的聚脲多元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1)將聚醚多元醇與肼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2)在步驟(1)混合物中加入二異氰酸酯反應;
(3)脫除步驟(2)產物中的殘余單體,得到聚脲多元醇;
其中,步驟(2)所述二異氰酸酯為含有氧雜二嗪酮結構的二異氰酸酯A,或二異氰酸酯A與二異氰酸酯B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含有氧雜二嗪酮結構的二異氰酸酯A,其氧雜二嗪酮結構結構式示意如下:
其中,M表示含有6~12個碳的烷基取代基團;其中,n為統計數值,0n4,可以為整數,也可以為非整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雜二嗪酮結構結構中M表示含有6~12個碳的飽和脂肪烴或飽和脂肪環烴片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雜二嗪酮結構結構中M為六亞甲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聚醚多元醇是以含有2~6羥基的小分子多元醇為起始劑,經環氧丙烷和環氧乙烷開環聚合后得到的聚醚多元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羥值為10~80mgKOH/g。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羥值為20~40mgKOH/g。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肼是無水肼和/或水合肼。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肼是水合肼。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二異氰酸酯為二異氰酸酯A與二異氰酸酯B的混合物。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二異氰酸酯A為含有C6~C12烷基取代基團的異氰酸酯與二氧化碳反應得到;
步驟(2)所述的二異氰酸酯A由己二異氰酸酯、環己烷甲基二異氰酸酯和四甲基丁二異氰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與二氧化碳反應得到。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二異氰酸酯B為脂肪族異氰酸酯和/或芳香族多異氰酸酯。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二異氰酸酯B為間苯二異氰酸酯、對苯二異氰酸酯、多次甲基多苯基多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4’-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2’-二異氰酸酯和六次甲基二異氰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二異氰酸酯B為2,4-甲苯二異氰酸酯和2,6-甲苯二異氰酸酯的混合物。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二異氰酸酯與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為(0.05~0.45):1;
所述二異氰酸酯中NCO的摩爾數與肼的NH2基團的摩爾數比為(0.8~1.2):1。
15.一種可釋放二氧化碳的聚脲多元醇,采用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方法制備。
16.一種聚氨酯泡沫,采用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方法制備的聚脲多元醇或權利要求15所述聚脲多元醇為原料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986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液壓破碎錘后缸體
- 下一篇:一種檢測降壓類藥物中間體中基因毒性雜質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