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氣體管理食材信息的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6040.3 | 申請日: | 202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82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許景棟;施純偉;李光哲;李家宏;黃健曜;蔡群賢;李庭鵑;蔡群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奈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30/00 | 分類號: | G06Q30/00;G06K17/00;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劉彬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氣體 管理 信息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氣體管理食材信息的系統及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氣體管理食材信息的系統,包含氣體感測模塊、處理模塊、區塊鏈模塊以及顯示模塊。氣體感測模塊包括得以與食材所散發的氣味分子反應而形成呈色反應而呈現出對應食材的顏色圖像的呈色氣體感測芯片。處理模塊包括將顏色圖像轉換成對應食材的識別信息的轉換單元。區塊鏈模塊由多個節點所組成,并且節點儲存有對應食材的識別信息。顯示模塊包括對應識別信息的識別標簽。據此,以本發明應用于區塊鏈技術,將解除鏈上數據可能在上傳前就已被造假的疑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材信息系統,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區塊鏈技術的管理食材信息的系統。
背景技術
因特網的出現打破了信息傳遞的時空限制,倏忽間即可使巨量的信息于地球兩端往返千萬次。甚至,在比特幣的問世之后,網絡技術更有了重大的革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區塊鏈莫屬。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區塊鏈已經有了許多的變形和延伸應用,目前于金融、醫療、產權、身份證明、物聯網等眾多領域,都已經有實際運用的案例。區塊鏈之所以為現世樂用,原因在于區塊鏈上所存數據的不可偽造性以及不易修改性。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讓鏈上所有數據公開且透明,有心人士無法再竄改數據,或將付出極大代價才能更改鏈上數據。
而除了上述應用領域外,亦有業者將范圍觸及至最為與人類相關的「食」領域,冀將最大化區塊鏈技術的功能。相關技術可參中國專利公開第CN108681846A號,揭示一種食品安全質量積分追溯方法及追溯系統,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獲取各個傳感器上傳的農產品在各個生產環節中檢測到的各類檢測數據,基于質量積分體系,確定各類檢測數據分別對應的質量積分;建立并保存農產品與質量積分之間的對應關系。在該案中,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食品安全質量積分追溯的模式,以安全質量積分為依據,區塊鏈技術為手段,實現種植戶,生產商,最后到銷售終端之間全過程追蹤可查詢的運營模式,實現農產品交易可追溯。
然而前述現有技術,仍存有待改進的疑點,如:若所有數據于上鏈前,早已是經過更改的虛假數據,以虛假數據所形成的區塊鏈,如何能確保食品的質量?
是以,關于驗證、或確保食材區塊鏈上數據正確性的技術,仍存有極大改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食材區塊鏈上數據可能在上鏈前已被竄改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氣體管理食材信息的系統,包含:一氣體感測模塊、一處理模塊、一區塊鏈模塊、以及一顯示模塊。
該氣體感測模塊包括至少一得以與一食材所散發的至少一氣味分子反應而形成至少一呈色反應的呈色氣體感測芯片,該呈色氣體感測芯片包括彼此堆棧設置的一化學反應層以及一反應呈色層,該化學反應層和該些氣味分子產生一化學反應且該反應呈色層根據該化學反應產生該些呈色反應而呈現出對應該食材的至少一顏色圖像。
該處理模塊包括一將該些顏色圖像轉換成對應該食材的一識別信息的轉換單元。
該區塊鏈模塊由多個節點所組成,并且該些節點儲存有對應該食材的該識別信息。
該顯示模塊包括一對應該識別信息的識別標簽。
在一實施例中,該化學反應層包括至少一得以與該些氣味分子反應而產生該化學反應的反應區,并使該化學反應層遠離該反應呈色層的一側作為一進氣面,該反應呈色層包括對應設置的一呈色面以及一反應面,該反應面接觸該化學反應層的該反應區,該反應呈色層還包括有一呈色指示劑以對應該反應面的該化學反應產生該些呈色反應。
在一實施例中,該呈色面還設有一比色區塊。
在一實施例中,該進氣面上還設有至少一膜層,該膜層選自由一具阻水性的透氣膜、一吸附層、一具氣體篩選功能的擴散膜及其組合所組成的群組。
在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通信模塊,并且該通信模塊將該識別信息上傳至每一該節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奈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奈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60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