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環境與旅游監測平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5855.X | 申請日: | 202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081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小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B17/12 | 分類號: | G08B17/12;G08B17/00;G08B19/00;G08B21/10;H04L29/08;H04N7/18;A62C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鄧蕓 |
| 地址: | 723001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環境 旅游 監測 平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態環境與旅游監測平臺,涉及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互聯網云平臺、餐飲住宿監測模塊、休閑娛樂監測模塊、旅游景點監測模塊、水資源監測模塊、空氣監測模塊、土壤監測模塊以及自然災害監測模塊,各個模塊與互聯網云平臺連接,互聯網云平臺包括數據庫、數據分析模塊、數據統計與計算模塊以及數據呈現模塊,自然災害監測模塊包括山體滑坡監測系統、森林火災監測系統以及洪水監控模塊模塊,森林火災監測系統包括紅外攝像儀以及滅火無人機停泊站;本發明具有監控和預防森林火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生態環境與旅游監測平臺。
背景技術
生態監測是指利用物理、化學、生化、生態學等技術手段,對生態環境中的各個要素、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進行監控和測試。進而達到對人類活動影響下自然環境變化的監測。通過不斷監視自然和人工生態系統及生物圈其他組成部分(外部大氣圈、地下水等)的狀況。確定其改變方向和速度,為查明多種形式的人類活動在這種改變中所起的作用。
生態監測的基本任務是對區域內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生態問題的發生面積及數量變化進行動態監測。
對人類活動致使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變化進行監測。排入大氣和水,甚至暗藏在食物中的化學污染物不斷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盡管食物和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很低,但由于生物及生物鏈傳遞的蓄積特性使其對人類健康具有潛在危害。
對人類活動使社會生態系統的修復進行監測。世界上很多生態環境已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破壞,這些生境地的恢復同樣也需要人類的介入。利用恢復生態學的原理可以使這些受害生態系統基本恢復或改善生態系統的狀態,使其能被持續利用。
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深入研究主要類型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動態和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和方法,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進行預測和預警。為地區和國家關于資源、環境方面的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生態監測技術包括:地面監測、航空監測以及衛星監測等。
地面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傳統技術。許多生態結構與功能的變化只能在野外進行監測,系統的地面測量(SGS)可以提供最詳細的情況。采樣線的走向一般總是順著現存的地貌,如公路、小徑、鐵路線及家畜行走的小道。記錄點放在這些地貌相對不受干擾一側的生境點上。地面監測能驗證并提高遙感數據的精確性并有助于對數據的解譯。盡管遙感技術能提供有關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變化以及一些地表特征(如溫度、化學組成)等綜合性信息。但這些信息需要通過更細致的地面監測來進行補充。
空中測量是當前三種監測技術中最經濟有效的一種。航空監測首先用坐標網覆蓋研究區域。典型的坐標是10km×10km。飛行時,這個坐標用于系統地記錄位置,以及發送分析獲得的數據。坐標畫在比例為1:250000的地圖上或地球資源衛星的影像上。
利用地球資源衛星監測天氣、農作物生長狀況、森林病蟲害、空氣和地表水的污染情況等已經普及。衛星監測最大的優點是覆蓋面寬,可以獲得人工難以到達的高山、叢林資料。由于資料來源增加,費用相對降低。這種監測對地面細微變化難以了解,因此地面監測、空中監測和衛星監測相互配合才能獲得完整的資料。
生態監測中對森林火災的監控往往只能夠當森林火災蔓延開來之后,才能夠得到確切消息或者才被發現,由于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也是林業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最有害,具有毀滅性的后果。森林火災不只是燒毀成片的森林,傷害林內的動物,而且還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貧瘠和破壞森林涵養水源的作用,甚而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盡管當今世界的科學在日新月異地向前發展,但是,人類在制服森林火災上,卻依然尚未取得長足的進展;于是森林火災預防和發現比撲滅更具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現有生態環境與旅游監測平臺或者系統不能夠監測和預防森林火災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生態環境與旅游監測平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理工大學,未經陜西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585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