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5259.1 | 申請日: | 202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10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冷勁松;明光清;劉立武;劉彥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9C33/00 | 分類號: | B29C33/00;B29C70/42;B29C70/54;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陳雪飛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心 螺旋管 成型 模具 方法 | ||
1.一種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剛性模具(1)、第二剛性模具(2)、柔性內模(3)和端部封裝(4),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適于與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相連接,且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和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連接后形成適于容納所述柔性內模(3)的空腔,且所述柔性內模(3)、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和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分別與所述端部封裝(4)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封裝(4)包括第一封端(41)和第二封端(42),所述第一封端(41)和所述第二封端(42)可拆卸連接,且所述第一封端(41)與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和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相連接,所述第二封端(42)與所述柔性內模(3)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端(41)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411)和第二連接部(412),且所述第一連接部(411)環繞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的端部設置,所述第二連接部(412)環繞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的端部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端(42)包括連接基座(423),所述連接基座(423)上靠近所述柔性內模(3)的一側設置第三連接部(421),所述第三連接部(421)適于與所述柔性內模(3)相連接,所述連接基座(423)上遠離所述柔性內模(3)的一側設置第四連接部(422),且所述第四連接部(422)適于與外部氣壓機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部(421)和所述第四連接部(422)內部設置相互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與外部氣壓相連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與所述柔性內模(3)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部(421)為圓臺結構,且所述圓臺結構靠近所述柔性內模(3)的端面的直徑小于所述圓臺結構遠離所述柔性內模(3)的端面的直徑,使部分所述第三連接部(421)插入到所述柔性內膜的內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包括第一本體(11)和第一限位部(12),所述第一限位部(12)沿所述第一本體(11)的邊緣向遠離所述第一本體(11)的方向設置;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包括第二本體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本體的邊緣向遠離所述第二本體的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2)與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11)和所述第二本體的形狀為螺旋狀。
9.一種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方法,采用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在吹塑成型或3D打印成型的柔性內模(3)上鋪設復合材料層;
步驟S2:將鋪設所述復合材料層的柔性內模(3)放置到第一剛性模具(1)上,將第二剛性模具(2)與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固定連接;
步驟S3:將端部封裝(4)與所述柔性內模(3)、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和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相連接,并將所述端部封裝(4)與氣壓機相連接;
步驟S4:將裝配好的成型模具至于烘箱中,使復合材料固化;
步驟S5:關閉所述氣壓機,將所述第一剛性模具(1)與所述第二剛性模具(2)分離,并抽出所述柔性內模(3),完成空心螺旋管件的制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心螺旋管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所述復合材料固化的條件為:將溫度加熱至40℃至60℃,并保溫30分鐘至1小時后,打開所述氣壓機,使所述柔性內模(3)中的壓力為0.1Mpa至0.8Mpa,繼續升溫80℃至160℃,使所述復合材料固化2小時至10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525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