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丙綸短纖純紡紗線及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2448.3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41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紅霞;呂治家 | 申請(專利權)人: |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02 | 分類號: | D02G3/02;D06M15/643;D06M101/20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49 | 代理人: | 宋玉霞 |
| 地址: | 256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丙綸 短纖純 紡紗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丙綸短纖純紡紗線及生產方法,該紗線中丙綸短纖含量為99.99%;該純紡紗線的生產過程為:丙綸短纖原料預處理→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絡筒。該純紡紗線填補了丙綸短纖純紡市場的空白,該生產方法解決了丙綸短纖純紡紗線生產過程中可紡性差、靜電吸附嚴重、梳棉成網、成條困難、各工序生產狀態差、細紗成紗毛羽高等技術問題。該生產方法具有重復性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丙綸短纖純紡紗線及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運動是人們釋放壓力、放松歸寧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人們對自身健康管理重視水平的提高,無論是戶外競技還是室內健身,均成為備受推崇的運動方式。隨著運動的需求,運動類服飾成為了巨大的消費市場,消費者對運動類服飾要求由舒適性和時尚性轉變為對服飾面料所賦予的特殊功能性的追求。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需求,吸濕快干、單向導濕類服飾面料迎刃而生且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市面上具有吸濕快干、單向導濕類的產品多數通過添加整理助劑或纖維物理改性來實現其性能;然而,采用整理助劑的方法實現吸濕快干、單向導濕性能,雖然方法簡單但環保壓力加大且織物性能隨洗滌次數增加效果明顯降低;通過改變纖維物理特性實現吸濕快干、單向導濕性能,如Coolmax纖維截面呈“十”字形,用來提高纖維的毛細管效應的方式,在纖維生產過程中,對溶液噴絲孔要求嚴格、且生產難度大、價格成本高。
丙綸纖維具備質量輕、強度高、疏水快干、芯吸能力強的特點,使其吸濕排汗作用明顯,同時由于其價格低廉,因此是生產吸濕快干、單向導濕類產品的理想纖維;但由于其纖維蓬松、密度小(密度為0.91g/cm3)、回潮率低(回潮率范圍為0%—0.1%),質量比電阻高(108—1010Ω.g/cm2),靜電現象嚴重等特點,導致可紡性極差,在紡紗過程中產生成卷、成網、成條困難、各工序靜電吸附嚴重、細紗成紗毛羽高等問題,純紡生產紡紗難度高,目前國內外無丙綸短纖純紡紗線生產的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丙綸短纖純紡紗線及生產方法,該丙綸短纖純紡紗線通過本發明提供的生產方法,解決了丙綸短纖純紡紗線生產過程中可紡性差、靜電吸附嚴重、梳棉成網、成條困難、各工序生產狀態差、細紗成紗毛羽高等技術問題,填補了市場空白,為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丙綸短纖純紡紗線,該紗線中丙綸短纖含量為99.99%。
進一步的,在該丙綸短纖純紡紗線中,丙綸短纖使用規格為1.5D×38mm。
上述丙綸短纖純紡紗線的生產方法,過程為:丙綸短纖原料預處理→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絡筒。
進一步的,所述丙綸短纖純紡紗線的生產方法,其具體步驟如下:
a、丙綸短纖原料預處理:按照質量比為10:1的量準備丙綸短纖和預處理溶液;將預處理溶液均勻噴灑在丙綸短纖上,然后用塑料布包裹置于預處理房內進行預處理,以提高丙綸短纖可紡性;使用塑料布包裹,可減少預處理溶液的揮發,以確保原料預處理效果;
b、清花:生產條件:溫度26—28℃、濕度73—78%,丙綸短纖在清花工序采用“短流程、不落雜、以梳代打、重加壓、小定量”工藝配置原則;預處理后的丙綸短纖經梳針式開棉機、振動棉箱給棉機、單打手成卷機處理成卷,由于丙綸短纖蓬松、索絲多,開棉機打手采用梳針打手,振動給棉量調制最小,緊壓羅拉加壓調至最大;所生產的丙綸短纖卷使用塑料布包裹,減少預處理溶液的揮發,以確保處理效果;梳針式開棉機打手速度控制在480r/min,單打手成卷機打手速度為960r/min,風扇速度1040r/min;成卷羅拉的速度為10r/min,卷長30m,丙綸棉卷干重290g/m—400g/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244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