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釜用集裝式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2389.X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24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嘉懿;鄭毅;楊惠霞;張小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好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J15/34 | 分類號: | F16J15/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顧艷哲 |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裝 徑向 端面 機械 密封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釜用集裝式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包括靜環座、內側靜環、外側靜環、動環及軸套,所述內側靜環與外側靜環均安裝在所述靜環座內,所述外側靜環設于所述內側靜環的外部,所述動環安裝在所述軸套上并隨軸套轉動,所述內側靜環與外側靜環分別與所述動環組成摩擦副;所述外側靜環采用碳石墨內外金屬箍鑲裝結構,所述靜環座的底部設有用于通入冷卻液的冷卻腔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機械密封裝置通過改進密封結構,提高密封端面承壓能力,拓寬產品的壓力、溫度等工況參數的使用范圍,密封型式整體集裝,便于運輸與安裝。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密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釜用集裝式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反應釜主要應用于化工、醫藥等領域,特別是用于處理易燃、易爆、易腐蝕等危險性流體介質,對其所采用的機械密封性能和質量要求相當的高,若出現機械密封意外失效,釜內介質就可能與外界空氣接觸發生爆炸、釜內介質外溢造成周圍設備腐蝕、人員傷害等重大事故。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因其軸向尺寸短、結構緊湊,在化工、制藥行業得到廣泛的使用,尤其是在為控制成本而不帶輔助軸承的雙端面釜用機械密封設計中。
但目前許多化工、制藥行業使用的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多為散裝式結構,機械密封的承壓能力不高,只能用于低壓工況,且普遍存在現場安裝復雜、安裝質量不容易保證、檢修更換內部零件麻煩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釜用集裝式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釜用集裝式徑向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靜環座、內側靜環、外側靜環、動環及軸套,所述內側靜環與外側靜環均安裝在所述靜環座內,所述外側靜環設于所述內側靜環的外部,所述動環安裝在所述軸套上并隨軸套轉動,所述內側靜環與外側靜環分別與所述動環組成摩擦副;
所述外側靜環采用碳石墨內外金屬箍鑲裝結構,該結構能夠提高該密封裝置的承壓能力,從而增強靜環組件整體強度,這是因為,對于高壓釜用徑向雙端面密封工況,內側密封只承受輔助系統控制的壓差,一般只有零點幾MPa,真正承受高壓的是外側密封,因此提高外側密封靜止組件的承壓能力能提高整個集裝式密封的承壓能力,外側靜環采用碳石墨內外金屬箍鑲裝結構,增強了靜環組件整體強度;
所述靜環座的底部設有用于通入冷卻液的冷卻腔室,所述冷卻腔室是由金屬焊接與靜環座組成一體的冷卻水套。相對現有密封底部連接搪玻璃冷卻水套,采用金屬焊接與靜環座做成一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內側靜環通過推環與彈簧安裝在所述靜環座內,所述彈簧作用于內側靜環上,使其與所述動環貼合。
進一步地,所述外側靜環與所述靜環座之間設有彈簧,所述彈簧作用于外側靜環上,使其與動環保持貼合。
進一步地,所述外側靜環外設有限制其軸向移動的壓板,所述壓板通過埋頭螺釘固定在所述靜環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外側靜環的內側設有能夠限制所述內側靜環軸向移動的臺階結構,防止靜環被推出,同時靜止部件整體集裝,這樣密封安裝很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內側靜環及外側靜環與所述靜環座之間還設有防轉銷。
進一步地,所述動環通過卡環及防轉銷固定在所述軸套上,所述軸套通過鎖緊環安裝在主軸上并隨主軸一起轉動,所述鎖緊環上設置有與所述主軸的定位凹槽相對應的軸卡環槽,并安裝軸卡環,對旋轉部件起到一個定位的作用,確保密封安裝定位準確。
進一步地,所述靜環座上在所述外側靜環與動環的外圍設有護套,所述護套具有一定的長度,將外側靜環與動環的外圍罩住,護套通過內六角螺釘、O形圈固定在靜環座上,防止外側密封泄漏向外的飛濺,即使密封出現損壞,護套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好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好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238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