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纖維加工機的刀片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1580.2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92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6 |
| 發明(設計)人: | L.維斯科;M.邁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里特機械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G15/12 | 分類號: | D01G15/12;D01G15/3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張小文;劉茜 |
| 地址: | 瑞士溫***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纖維 加工 刀片 元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纖維加工機的刀片元件(16)以及具有刀片元件(16)的工作元件,該工作元件具有工作寬度(31)和橫向于工作寬度(31)延伸的工作方向(30)。在沿工作方向(30)觀察時,刀片元件(16)具有與工作方向(30)對立地指向的大量刀具刀片(17、18、19)以及在刀具刀片(17)之間的排放開口(20),排放開口(20)沿工作寬度(31)的方向具有長度(C)且沿工作方向(31)具有寬度(D)。刀片元件(16)由金屬片材形成,金屬片材中的排放開口(20)形成為通道開口,并且刀具刀片(17)由通道開口的邊緣形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纖維加工機的工作元件的刀片元件以及一種對應的工作元件,該工作元件具有工作寬度和橫向于工作寬度延伸的工作方向。工作元件遍及工作寬度延伸并具有基體。抽取管道遍及工作寬度布置在基體上。
背景技術
在紡紗制備系統中使用包含用于對要加工的纖維材料進行清潔、分類、開松、梳理等的各種工作元件的機器(諸如,清潔機或梳理機)。加工的纖維類型是最為多樣的,包括棉纖維或化學纖維或其混合物。具有刀片元件(所謂的分離刀片)的工作元件用于分離出短纖維和垃圾碎片。碎片或短纖維通常通過分離刀片與運輸纖維材料所用的旋轉羅拉分離。為此目的,在逆著旋轉羅拉的表面和其上運輸的纖維材料的工作元件中的分離刀片前面提供了開口,該開口用作通過分離刀具與纖維材料分離的碎片的排放開口。在已通過分離刀片分離出的碎片已穿過排放開口之后,它們被喂給到抽取管道并被輸送走。在紡紗制備期間,在清潔機或梳理機中使用廣泛類型的分離刀片。
這種類型的工作元件在各種設計中是已知的。例如,文獻CH?639?434?A5描述了一種除污器,該除污器具有:刀具刀片(knife?blade),其徑向地與梳理機的鼓筒間隔開并用作刀片元件;以及收集軌,其也徑向地間隔開。在抓取軌(catch?rail)和刀具刀片之間留有間隙。由刀具刀片和抓取軌定界的空間被覆蓋并形成真空抽吸室。
文獻DE?39?02?204?A1公開了具有分離刀片的另一種清潔元件。在此,彈射距離由刀具刀片與上游元件之間的距離確定。借助刀具刀片通過排放開口排放的污物沿著刀具刀片被引導到抽取管道。引導元件附接到上游元件的后部,該引導元件可以樞轉到排放開口中并由此改變排放開口的尺寸和清潔元件的分離行為。
歐洲專利申請EP?0?388?791?A1也公開了一種借助刀具刀片來分離出污物的裝置,梳理元件布置在刀具刀片的上游且引導元件布置在刀具刀片的下游。
已知的裝置的一個缺點是,工作元件內的刀片元件的構造占據了與它們相對的羅拉的可用周邊表面的大部分,其具有上游的引導表面和用于分離出污物和短纖維的下游的梳理表面。由于抽取管道的所需的尺寸,使用分離刀片需要大量空間。結果,在羅拉的可用圓周上僅有限數目的分離刀片是可能的。這意味著,必須在分離刀片或刀具刀片前面設置刀具刀片前面的元件與相對羅拉的表面之間的相應大的排放開口或大的距離,以便實現所需的分離速率。刀具刀片前面的元件與相對地坐落的羅拉的表面之間的大的距離與大的排放開口結合,引起刀具刀片更深地刺入纖維材料中。但這增加了可紡纖維的移除被增加的風險。可紡纖維是存在于纖維材料中的纖維,這些纖維由于其長度而不應被移除,而是應進行喂給以供進一步加工。因此,用于分離污物和短纖維的工作元件優選地不應從纖維材料中移除任何可紡纖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現在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刀片元件或工作元件,其不具有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并且能夠實現刀具刀片數目的增加,由此更好地利用羅拉的可用圓周。另外,本發明的目的是能夠實現刀具刀片的布置的靈活設計且因此在可紡纖維的損失較小的情況下實現分離的改進。
該目的通過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化部分中的特征來解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里特機械公司,未經里特機械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15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