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褐煤蠟提取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1540.8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949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萇亮;張中華;張翠清;李曉峰;蘆海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73/00 | 分類號: | C10G7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何嬌 |
| 地址: | 10001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褐煤 提取 工藝 | ||
1.一種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萃取:褐煤進入萃取器后與萃取劑接觸發生萃取;
褐煤脫溶:萃取后的褐煤送至脫溶機,在140~160℃進行脫溶;脫除的萃取劑送至循環萃取劑換熱器用于加熱循環萃取劑;
褐煤冷卻:脫溶后的褐煤依次送至回轉換熱器換熱和褐煤冷卻器換熱進行冷卻降溫,得到脫蠟褐煤;
萃取液換熱:來自所述萃取器的萃取液經過旋液分離器和微孔過濾器除去煤粉后送至所述回轉換熱器換熱與褐煤進行換熱,換熱后的萃取液發生部分氣化,其中的液相組分送至結晶器,氣相組分送至萃取劑冷凝器;
結晶與精制:所述液相組分在結晶器內析出結晶蠟后送至結晶蠟過濾器分離出粗蠟產品和濾液,粗蠟產品送至蒸蠟罐,經140~160℃加熱蒸出萃取劑后,得到褐煤蠟產品,所述蒸蠟罐中蒸出的萃取劑送至所述萃取劑冷凝器;
來自所述脫溶機的萃取劑送至所述循環萃取劑換熱器加熱循環萃取劑后送至所述萃取劑冷凝器;
所述萃取劑冷凝器內的萃取劑冷卻為液相后送至分水罐,分離出的水分送至水處理單元,分離出的萃取劑送至所述循環萃取劑換熱器加熱升溫后返回所述萃取器循環使用;
所述萃取器包括:
一腔室;
轉動床體,其設置在所述腔室內,所述轉動床體包括上床體和下床體,所述下床體為圓柱形結構,所述上床體為圓臺形結構,所述上床體的底面與所述下床體的頂面連接,且所述上床體的底面面積大于所述上床體的頂面面積,所述轉動床體上設置有軸孔,所述上床體、所述下床體以及所述軸孔三者同軸設置,所述轉動床體的外沿設置有環形的溢流堰;
轉動軸,其為管狀結構,所述轉動軸的第一端設置在所述軸孔內,所述轉動軸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腔室之外并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轉動軸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帶動所述轉動床體在所述腔室內水平轉動;
導向板,其設置在所述腔室的頂部,所述導向板構造為在所述轉動床體轉動時將所述轉動床體上的褐煤推動至所述軸孔處;
進料口,其設置在所述腔室的頂部,所述進料口用于向所述腔室注入待萃取的褐煤并使所述褐煤落在所述溢流堰內側;
萃取劑進口,用于向所述腔室注入萃取劑;以及
萃取劑出口,用于排出所述腔室內的萃取劑;
所述褐煤在導向板的推動下從開設在所述第一端的上管口進入所述轉動軸的管道內,再從開設在所述第二端的下管口排出到所述腔室之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晶蠟過濾器分離出的濾液送至溶劑蒸發器,加熱到155~165℃蒸出部分萃取劑,蒸出的萃取劑送至所述萃取劑冷凝器,剩余的液相組分則送至樹脂濃縮罐,加熱至160~175℃蒸出樹脂中的萃取劑得到樹脂產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罐中分離出的萃取劑加入新鮮萃取劑后,送至所述循環萃取劑換熱器加熱至80~90℃再送至所述萃取器循環使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軸孔為中心,將從所述溢流堰至所述軸孔之間的轉動床體劃分為n個布料圓環,每個所述布料圓環上方均設置有至少一塊所述導向板,n為大于2的整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導向板遠離所述軸孔的一端位于其所在的布料圓環的外圓環所在的垂線上,所述導向板靠近所述軸孔的一端位于其所在的布料圓環的內圓環所在的垂線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與所述轉動床體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4倍所述褐煤的最大粒度直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蠟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器還包括翻料器,所述翻料器設置在所述腔室的頂部,所述翻料器用于翻動所述轉動床體上的所述褐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未經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154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計算機電源供應組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記憶體驅動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