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0922.9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2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邢麗君;楊思忠;任成傳;劉洋;常世濤;盧造;何長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燕通建筑構件有限公司;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18/02 | 分類號: | C04B18/02;C04B28/04;C04B3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術娜 |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輕質固廢免燒 陶粒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及其制備方法,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包括以下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鋼渣粉50~55%,礦渣粉10~15%,硅酸鹽水泥5~10%,激發劑1~5%,密度調節劑3~8%,水20~30%;所述密度調節劑為空心玻璃微珠,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為0.30~0.40g/cm3,粒徑為2~130μm,抗壓強度大于4000psi。本發明提供的免燒陶粒輕質、高強、吸水率低,并且穩定性好,成本低、綠色環保。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輕質固廢免燒陶粒的制備方法,操作簡便,成本低,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傳統建材由于高耗能、高排放,成為削減產能、限制發展的對象,綠色建材成為發展的主流方向。陶粒具有輕質、熱穩定好、吸水率低、耐久和抗凍性好等優點,適用于屋頂綠化、雨水收集、可透水鋪裝、及建筑輕質墻板材料中。傳統陶粒是以天然黏土、頁巖等原料成球后經高溫焙燒,膨化而成的人造輕骨料;但是這些原料消耗自然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高溫焙燒耗能高、污染排放高,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此,研究利用固廢材料采用環保的免燒工藝制備陶粒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鋼渣作為煉鋼工藝過程中必然副產品,其產量隨著鋼產量的增加大幅攀升,而鋼渣回收的能力極其有限,如何有效的綜合利用這些鋼渣,對進一步促進我國鋼鐵工業持續高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用鋼渣制成的鋼渣免燒陶粒主要是采用鋼渣粉、礦渣粉、水泥、鋁膏粉、生石灰等為原材料及少量外加劑按比例混合、成粒,在20℃、相對濕度95%的條件下養護7天以上的新型陶粒。但是,現有的鋼渣免燒陶粒存在堆積密度高、吸水率高、筒壓強度低的缺點,其性能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此外因使用化學發泡劑(鋁膏粉),使操作難度增大,產品穩定性較差,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免燒陶粒輕質、高強、吸水率低,并且穩定性好,成本低。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包括以下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
所述密度調節劑為空心玻璃微珠,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為0.30~0.40g/cm3,粒徑為2~130μm,抗壓強度大于4000psi。
優選地,所述的輕質固廢免燒陶粒包括以下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
優選地,所述鋼渣粉的比表面積為300~400m2/kg。
優選地,所述礦渣粉為S75級礦渣粉或S95級礦渣粉。
優選地,所述硅酸鹽水泥為標號P.O 42.5的硅酸鹽水泥。
優選地,所述激發劑包括生石灰、生石膏、硅酸鈉、氫氧化鈉和水玻璃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提供了以上方案所述輕質固廢免燒陶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述鋼渣粉、礦渣粉、硅酸鹽水泥和密度調節劑混合,得到固體混合料;
(2)將所述激發劑與部分水混合,將所得激發劑水溶液與所述固體混合料混合,得到造粒漿料;
(3)將所述造粒漿料進行造粒,得到顆粒物;在所述造粒的過程中,用剩余部分水對造粒漿料進行水霧噴淋;
(4)將所述顆粒物進行養護,得到所述輕質固廢免燒陶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燕通建筑構件有限公司;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燕通建筑構件有限公司;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092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脫鹽廢水除油處理系統及工藝
- 下一篇:一種陶瓷纖維過濾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