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正向調控植株側生器官大小的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0865.4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96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紹禮;陽天泉;楊遠帆;陳江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 主分類號: | C12N15/29 | 分類號: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666303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正向 調控 植株 器官 大小 inp1 基因 及其 同源 | ||
本發明公開了具有正向調控植株側生器官大小的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序列如SEQ ID:1?14所示;所述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分別屬于:蒺藜苜蓿、大豆、花生、鷹嘴豆、狹葉羽扇豆、番茄、馬鈴薯、煙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細胞分裂和細胞膨脹協同調控領域,特別涉及具有正向調控植株側生器官大小的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
背景技術
細胞分裂和細胞膨脹協同調控多細胞生物的生長及最終器官大小。例如在擬南芥中,其葉片發育受到五個相互交錯的細胞增殖生長活動時期:起始期、初級細胞分裂期、轉換期、擬分生組織細胞分裂期和細胞膨脹期的嚴格時空調控。截至目前,在擬南芥及相關的模式植物中已發現多個調控以上發育時期的調節因子,并解析了多條以此相關的調節通路。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廣泛參與生物體生長發育的調控過程,其中包括細胞周期的調控。例如,在擬南芥葉片發育早期,F-box蛋白AtFBX92通過影響細胞分裂而抑制葉片生長;又如擬南芥F-box蛋白FBL17通過形成SCFFBL17E3泛素連接酶并降解KRP2,從而促進細胞增殖和核內復制。SAP-PPD-KIX-TPL和SAP-PPD-NINJA-TPL通路對于擬南芥最終器官大小和葉片形態的調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擬南芥F-box蛋白SAP形成SCFSAPE3泛素連接酶,一方面通過降解PPD2-KIX8/9抑制復合物來正調控器官大小,另一方面則通過降解PPD2-NINJA抑制復合物來調節葉片的形態。PPD1/2及其同源基因的抑制或敲除、KIX8/9基因的突變均可導致植物葉片器官變大并呈現半球狀,而SAP及其同源基因的突變則導致器官變小。泛素受體DA1與E3泛素連接酶DA2或EOD1/BB協同作用來調控擬南芥細胞增殖和最終器官大小。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正向調控植株側生器官大小的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具有正向調控植株側生器官大小的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所述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序列如SEQ ID:1-14所示。
進一步的,所述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分別屬于:蒺藜苜蓿、大豆、花生、鷹嘴豆、狹葉羽扇豆、番茄、馬鈴薯、煙草。
所述的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在直接調控植物側生器官的大小方面的應用。
INP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的突變導致側生器官變小,過表達導致側生器官變大。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專利申請中所涉及到的INP1基因為首次在蒺藜苜蓿中被克隆及功能報道,之前無任何相關研究和報道;專利申請中的INP1在相關物種中的同源基因也無任何功能報道,均為首次被分析。
附圖說明
圖1為對INP1蛋白及相應物種中同源蛋白進行蛋白保守結構域分析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
蒺藜苜蓿INP1基因及相關物種中同源基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未經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08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