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蠕動式光纜SZ絞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0835.3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99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文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大成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4 | 分類號: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蠕動 光纜 sz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光纜SZ絞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蠕動式光纜SZ絞合方法,(1)前端絞合旋轉輪、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和末端絞合旋轉輪以角速度遞減的方式逆時針旋轉,完成逆時針方向絞合;(2)、末端絞合旋轉輪第一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一定角度后,與其相鄰的第一個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也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同樣旋轉一定角度后、相鄰的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依次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直到前端絞合旋轉輪也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然后以角速度遞減的方式順時針旋轉,完成順時針方向絞合;依次往復,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大大降低了換向點的慣量,提高了換向效率,因此在同樣效率情況下,降低了驅動功率,環保節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纜SZ絞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蠕動式光纜SZ絞合方法。
背景技術
SZ絞合,又稱之為左右向絞合。絞合分規則絞合和不規則絞合兩種,規則絞合又分正常絞合和非正常絞合兩種,不規則絞合也分左絞合(或右絞合)和SZ絞合兩種。
現有的SZ絞合是采用前端絞合旋轉輪、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和末端絞合旋轉輪以角速度相同的轉速逆時針旋轉,完成逆時針方向絞合,旋轉4-10圈;再將前端絞合旋轉輪、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和末端絞合旋轉輪同時換向旋轉,以角速度相同的轉速順時針旋轉,完成順時針方向絞合,旋轉8-20圈;循環往復,速度越快換向瞬間負載越大,因此將其換向所需要的力就越大,導致生產線提高速度越來越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蠕動式光纜SZ絞合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采用蠕動式換向,即在換向的時候,最末端的最先開始換向,然后與其相鄰的在前一個旋轉一定角度差后依次跟上,SZ在換向的瞬間將換向點進行了依次分散,大大降低了換向點的慣量,提高了換向效率,因此在同樣效率情況下,降低了驅動功率,環保節能。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蠕動式光纜SZ絞合方法,所述光纜SZ絞合裝置包括光纜、絞合線和若干個絞合旋轉輪,所述絞合旋轉輪包括位于絞合處的前端絞合旋轉輪、位于最后的末端絞合旋轉輪和位于中間的若干個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所述末端絞合旋轉輪直徑大于前端絞合旋轉輪直徑,所述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的直徑沿著前端絞合旋轉輪指向末端絞合旋轉輪的方向逐漸變大,且與前端絞合旋轉輪相鄰的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直徑大于前端絞合旋轉輪直徑,與末端絞合旋轉輪相鄰的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直徑小于末端絞合旋轉輪直徑,包括如下步驟 :
(1)前端絞合旋轉輪、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和末端絞合旋轉輪以角速度遞減的方式逆時針旋轉,完成逆時針方向絞合;
(2)、末端絞合旋轉輪第一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一定角度后,與其相鄰的第一個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也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同樣旋轉一定角度后、相鄰的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依次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直到前端絞合旋轉輪也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然后以角速度遞減的方式順時針旋轉,完成順時針方向絞合;
(3)、末端絞合旋轉輪第一開始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一定角度后,與其相鄰的第一個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也開始逆時針方向旋轉,同樣旋轉一定角度后、相鄰的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依次開始逆時針方向旋轉,直到前端絞合旋轉輪也開始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后以角速度遞減的方式逆時針旋轉,完成逆時針方向絞合;依次往復,前端絞合旋轉輪、中間過渡絞合旋轉輪和末端絞合旋轉輪采用蠕動式換向。
進一步,所述每兩個相鄰的絞合旋轉輪之間角度差為30-120度。
進一步,所述每兩個相鄰的絞合旋轉輪正負角度相等且恒定。
進一步,所述每兩個相鄰的絞合旋轉輪之間角度差 60度。
進一步,所述每兩個相鄰的絞合旋轉輪之間角度差 30度。
進一步,所述每兩個相鄰的絞合旋轉輪之間角度差 120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大成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大成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083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