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蚯蚓養殖的固廢生物處理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0401.3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8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焱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地利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睿禾唯晟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35 | 代理人: | 王哲 |
| 地址: | 110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蚯蚓 養殖 生物 處理 技術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蚯蚓養殖的固廢生物處理技術,涉及一種生物處理技術領域。本發明是利用生物技術飼養蚯蚓對城市生活污泥等固廢通過處理后,提升了氮、磷、鉀、有機質等多種營養成份的含量,大大降低了有害物質及重金屬含量,對優化城鄉環境,降低農業污染,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蚯蚓養殖的固廢生物處理技術。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不僅耗費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且破壞了土壤結構,污染了農產品品質和環境,影響了人類的健康生存。因此,從現代農業生產中倡導的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看,不污染環境的無公害有機肥料,必將會在未來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利用養殖蚯蚓,結合生物技術處置生活污泥和農作物秸稈等固廢中的有害物質,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生產高質量的有機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是實現綠色有機農業的必由之路。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蚯蚓養殖的固廢生物處理技術,使其大大降低了有害物質及重金屬含量,對優化城鄉環境,降低農業污染,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蚯蚓養殖的固廢生物處理技術,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S10、將收集的有機生活垃圾、污泥、牛糞及其它畜禽糞便、秸稈、按照重量比例為有機生活垃圾30-50%、污泥30-50%、牛糞及其它畜禽糞便10-30%、秸稈10-20%進行混合、粉碎,得到基料;
S20、通過調節基料各組分的比例,使之達到C/N質量比為30-35%,含水量為60-70%,pH為6.5-7.5,粒徑為2-3mm,用該混合物作為養殖蚯蚓的基料;
S30、用S20中得到的混合物基料直接對蚯蚓地進行造壟,壟寬為2.0-2.5m,壟高為1.0-1.2m;
S40、將蚯蚓種苗投放在混合物基料的壟中,控制調節基料的環境,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并且每隔15天對基料中投放依次餌料;
S50、在養殖過程中,根據基料的利用情況刮除舊的基料并額外加入新的基料,同時收集刮除時舊的基料中蚯蚓糞作為有機肥料;
S60、對所得的蚯蚓糞進行篩選,并篩選掉蚯蚓糞中的雜物,得純蚯蚓糞作為有機肥的原料。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20中,隨后進行堆制,溫度控制在50-55℃,時間為20-35天,得到堆制后的混合基料。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40中,濕度控制在70-85%,氧氣濃度控制在20-40%,溫度控制在50-7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是利用生物技術飼養蚯蚓對城市生活污泥等固廢通過處理后,提升了氮、磷、鉀、有機質等多種營養成份的含量,大大降低了有害物質及重金屬含量,對優化城鄉環境,降低農業污染,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所舉實例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本發明的實施例
一種基于蚯蚓養殖的固廢生物處理技術,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S10、將收集的有機生活垃圾、污泥、牛糞及其它畜禽糞便、秸稈、按照重量比例為有機生活垃圾30-50%、污泥30-50%、牛糞及其它畜禽糞便10-30%、秸稈10-20%進行混合、粉碎,得到基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地利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遼寧地利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04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