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88217.5 | 申請日: | 2020-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69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3 |
| 發明(設計)人: | 郭飛;韋磊;劉建;郭興建;郭殿廳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5/04 | 分類號: | F04D25/04;F04D25/08;F04D29/58;F24H4/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欣達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周升銘 |
| 地址: | 236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壓機 熱能 回收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所述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包括:原動機汽輪機、空壓機、變速機和增壓機;所述空壓機的一側設置于所述原動機汽輪機的一側,所述空壓機的頂部設置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冷卻器;所述空壓機的底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通管。本發明提供的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不僅工藝設計簡單、加工安裝方便,安全可靠;不僅解決了空氣中高位熱能浪費的問題,而且促進了空分裝置經濟運行,減輕了循環冷卻裝置的負荷,節約了一部分水資源,具有高位熱能的空氣,不經過冷卻無法進行能級提升,通過對實現空氣中高位熱能的回收,以減少能源的浪費,提高空分裝置的運行經濟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化工和空分裝置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煤化工和空分裝置工藝的要求,航天爐屬于粉煤加壓氣流床,利用純氧和少量蒸汽為氣化劑,純氮氣輸送粉煤,有特質的粉煤燒嘴送入高溫高壓的氣化室完成氣化反應,生成以CO和H2為主要成分的合成氣,氣室多余的熱量由水冷壁吸收產生中壓蒸汽,煤中的灰分形成熔渣,與高溫合成氣一同進入激冷室進行水激冷后排出氣化爐。
純氧和純氮氣的制備是通過空分裝置根據空氣中各組分沸點的不同,經加壓、預冷、純化并利用大部分由透平膨脹機提供的冷量使之液化,再進行精餾分離。從而獲得所需要的產品氧氣、氮氣,空分裝置的原料空氣是由原動機汽輪機拖動空壓機、增壓機達到空氣分離所需不同能級的原料空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解決了能源的浪費,降低了空分裝置的運行經濟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空壓機熱能回收裝置包括:
原動機汽輪機、空壓機、變速機和增壓機;
所述空壓機的一側設置于所述原動機汽輪機的一側,所述空壓機的頂部設置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冷卻器;
所述空壓機的底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冷卻器,所述空壓機的底部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通管,所述第三通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三冷卻器;
所述變速機的一側設置于所述原動機汽輪機的另一側,所述增壓機設置于所述變速機的另一側;
所述增壓機的頂部設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第四冷卻器,所述增壓機的底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五冷卻器,所述增壓機的底部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熱能回收裝置,所述熱能回收裝置的底部連通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第六冷卻器;
不僅工藝設計簡單、加工安裝方便,安全可靠;不僅解決了空氣中高位熱能浪費的問題,而且促進了空分裝置經濟運行,減輕了循環冷卻裝置的負荷,節約了一部分水資源,具有高位熱能的空氣,不經過冷卻無法進行能級提升,空氣熱能回收裝置即解決了熱源的供應,又提升了空分裝置的運行經濟性;
空氣從吸氣室進入葉輪進行壓縮使氣體能量升高,利用熱能回收裝置得到一定溫度的能量滿足用戶使用,同時減輕了級間冷卻器的負荷;即解決了用戶需求,又減少了能源的損失,有利于空分裝置的節能降耗。
優選的,所述第一冷卻器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分管,所述第二冷卻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分管,所述第三冷卻器的底部設置有第三分管。
優選的,所述第一冷卻器、所述第二冷卻器和所述第三冷卻器均采用空壓機級間冷卻器。
優選的,所述第四冷卻器的一側設置第一支管,所述第五冷卻器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六冷卻器的一側設置有第三支管。
優選的,所述第四冷卻器、所述第五冷卻器和所述第六冷卻器均采用增壓機級間冷卻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8821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