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涼拌羅非魚皮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84810.2 | 申請日: | 2020-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47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黃義和;林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 |
| 主分類號: | A23L17/10 | 分類號: | A23L17/10;A23L5/10;A23L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黃駿鵬 |
| 地址: | 3503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涼拌 羅非魚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皮,具體涉及一種涼拌羅非魚皮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依次進行的步驟:S1將整條羅非魚除肉后得到帶磷魚皮;S2將帶磷魚皮置于濃度為0.8~2.0g/L的堿水溶液中浸泡30~60min;S3將浸泡后的帶磷魚皮在80~95℃熱水中燙漂6~20s后去磷;S4將去磷后的魚皮用0~5℃冰水冷卻取出后,得到即食魚皮;S5將所得的即食魚皮加入調味料得到涼拌羅非魚魚皮。本發明將整條魚除肉后以得到完整的帶磷魚皮,再通過堿水溶液浸泡滅菌后,再在80~95℃熱水中進一步滅菌和燙漂以去磷,使得到的魚皮組織保存更完整具有更好的脆度,且最大限度的保證魚皮的生物活性成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皮,具體涉及一種涼拌羅非魚皮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是我國的主要魚類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目前我國養殖的主要是雜交品種,個體較大,產量高。羅非魚除少量鮮品銷售外,大多數加工成凍魚片、魚條進行銷售。在生產凍魚片、魚條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下腳料,其重量約占整魚的40~55%。大多數加工企業將這些下腳料加工成為飼料廉價銷售,經濟效益較低。
為提高經濟效益,對于羅非魚魚皮的利用大多是從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質,其提取成本高,提取效率低,未能有效的充分利用魚皮。
目前,未有相關的報道將羅非魚魚皮加工為即食的涼拌魚皮。
在專利公開號為CN110279077A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即食風味魚皮的制備方法,采用堿和酶的加工工藝,工藝復雜,成本更高。
在專利公開號為CN1557171A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羅非魚魚皮的加工工藝,其先將魚皮去磷和去殘肉后,依次通過堿液浸泡-清水浸泡-臭氧0~5℃冰水浸泡-70~80℃的熱水浸泡-臭氧水浸泡得到魚皮。該種方法采用臭氧殺菌,由于臭氧具有強氧化作用,可將魚皮中的生物活性物質氧化,降低了魚皮原先的風味和生物活性物質的保健功能;另外,其魚皮為加工的下腳料,其取得的方式為先去大部分的魚鱗,再片取魚肉得到魚皮,魚皮得到破壞,無法得到優質的魚皮。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較好爽脆度和完整的優質的涼拌魚皮的制備方法。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涼拌羅非魚魚皮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依次進行的步驟:
S1將整條羅非魚除肉后得到帶磷魚皮;
S2將帶磷魚皮置于濃度為0.8~2.0g/L的堿水溶液中浸泡30~60min;
S3將浸泡后的帶磷魚皮在80~95℃熱水中燙漂6~20s后去磷;
S4將去磷后的魚皮用0~5℃冰水冷卻取出后,得到即食魚皮;
S5將所得的即食魚皮加入調味料得到涼拌羅非魚魚皮。
進一步的,步驟S1中,將整條羅非魚除肉后放入堿水溶液中殺菌處理后撈起魚皮,用水洗凈并放置在陰涼處瀝干后得到帶磷魚皮。
進一步的,將整條羅非魚剖片后,再除肉。
進一步的,步驟S4中,其還包括以下步驟,將冷卻取出后的魚皮冷凍后并解凍處理后得到即食魚皮。
進一步的,解凍處理為自然解凍,將去除外包裝的凍魚皮置于無陽光直射的鋪在地面上的墊板上,進行解凍,解凍的時間根據季節不同,分別為夏天24h、冬天48h、春秋36h。
進一步的,解凍處理為水解凍,將去除外包裝的凍魚皮浸沒于≤15℃的無菌水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未經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848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