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站桿塔系統的雷擊分析模型建立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83869.X | 申請日: | 2020-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080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郭偉;雷新;許科;姚學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輝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站 桿塔 系統 雷擊 分析 模型 建立 方法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站桿塔系統的雷擊分析模型建立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通過電磁仿真模型以及對應的仿真結果修正電路,獲取到各部件的電氣參數,以及并聯連接的各部件之間的耦合電氣參數;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各部件之間的電氣連接關系建立基站桿塔系統的仿真電路模型和對應的雷擊實驗驗證電路,根據仿真電路模型輸出的雷擊分析仿真結果與雷擊實驗驗證電路輸出的雷擊分析測試結果之間的偏差對耦合電磁場仿真模型和電磁仿真模型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優化,直到該偏差落入設定偏差范圍,從而得到能針對雷擊對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影響進行準確分析的仿真電路模型,為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雷電防護提供準確的理論支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站桿塔系統的雷擊分析模型建立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雷擊是自然界的一種高電壓大電流放電現象,涉及沖擊力、電磁力、焦耳熱效應等多場耦合的物理效應,對通信系統造成嚴重威脅,輕者影響通信的質量,重者造成通信基站的損壞。
隨著5G技術的發展和全面普及,面對復雜接地環境的通信基站的雷電防護愈來愈重要。這是因為:當雷擊通信基站桿塔系統時,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電源和基站設備也需要承受巨大的雷電流脈沖沖擊,但由于通信基站桿塔系統在外場安裝環境、安裝方式及設備類型復雜多樣,遍歷實測雷電在通信基站中的分布從而分析其影響不具可行性,給通信基站設備防雷帶來極大困擾。因此如何針對雷擊對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影響進行準確的分析,以為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雷電防護提供理論支撐就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站桿塔系統的雷擊分析模型建立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解決如何針對雷擊對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影響進行準確的分析,以為通信基站桿塔系統的雷電防護提供理論支撐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站桿塔系統的雷擊分析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通過所述基站桿塔系統中各部件的電磁仿真模型以及對應的仿真結果修正電路,獲取所述各部件的電氣參數;
針對電氣連接關系為并聯連接的各部件建立耦合電磁場仿真模型,根據所述耦合電磁場仿真模型和仿真結果修正電路,得到所述并聯連接的各部件之間的耦合電氣參數;
根據所述各部件之間的電氣連接關系、所述各部件的電氣參數,以及并聯的各部件之間的耦合電氣參數,建立所述基站桿塔系統的仿真電路模型,以及所述仿真電路模型對應的雷擊實驗驗證電路;
獲取所述仿真電路模型輸出的雷擊分析仿真結果與所述雷擊實驗驗證電路輸出的雷擊分析測試結果之間的偏差,在所述偏差不在設定偏差范圍內時,根據所述偏差對所述并聯的各部件之間的耦合電磁場仿真模型、所述各部件的電磁仿真模型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優化,直到所述雷擊分析仿真結果與所述雷擊分析測試結果之間的偏差落入所述偏差范圍。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站桿塔系統的雷擊分析模型建立系統,包括模型處理裝置、仿真結果修正電路和雷擊實驗驗證電路;
所述模型處理裝置用于通過所述基站桿塔系統中各部件的電磁仿真模型以及所述仿真結果修正電路,獲取所述各部件的電氣參數;以及針對電氣連接關系為并聯連接的各部件建立耦合電磁場仿真模型,并根據所述耦合電磁場仿真模型和仿真結果修正電路,得到所述各部件之間的耦合電氣參數;
所述模型處理裝置還用于根據所述各部件之間的電氣連接關系、所述各部件的電氣參數,以及電氣連接關系為并聯的各部件之間的耦合電氣參數,建立所述基站桿塔系統的仿真電路模型;所述雷擊實驗驗證電路為對應實現所述仿真電路模型的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8386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微元件巨量轉移裝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種屏下攝像裝置、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