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80512.6 | 申請日: | 2020-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19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宏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K9/08;A61K9/20;A61K9/00;A61P1/10;A61P1/08;A61P1/02;A61P11/04;A61P13/00;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改善 便秘 功效 清熱 火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金銀花1~3份,魚腥草1~3份,蒲公英1~3份,鮮蘆根4~2份,桑葉4~2份,玉竹1~3份,茯苓1~3份,梔子1~3份,淡竹葉1~3份,決明子1~3份,甘草1~3份,羅漢果1~3份,胖大海0.5~1.5份,藿香0.5~1.5份,薄荷0.5~1.5份,菊花0.5~1.5份,所述的藥食為口服液、片劑、袋泡茶或其它口服劑型。本發明提出的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具備清熱去火的功效,對于治療便秘見效快,能迅速緩解便秘癥狀,消除病人痛苦使用方便,味道甘甜,病人樂于接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于中醫熱證范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因此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證候,具體癥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干燥氣候及連綿濕熱天氣時更易發生,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臨床常見的“上火”類型有“心火”和“肝火”。解決方法是“去火”,即中醫的清熱瀉火法,可服用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藥物。
現在人壓力變大、加上日益緊張的社會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普遍導致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內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多,上火則就可能引起便秘,便秘主要由大腸的功能傳導失滯所引起。
既往治療便秘常用的果導片,蘆薈膠囊(通便靈),番瀉葉泡開水飲,開塞露肛門內注射以及肥皂液灌腸等藥物和方法,起效較緩慢,病人痛苦大,而且治標不治本,對中老年人原有疾病危害更大,因此便秘長期以來一直是醫護人員較難解決的一大難題之一,為此我們設計出了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來解決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金銀花1~3份,魚腥草1~3份,蒲公英1~3份,鮮蘆根4~2份,桑葉4~2份,玉竹1~3份,茯苓1~3份,梔子1~3份,淡竹葉1~3份,決明子1~3份,甘草1~3份,羅漢果1~3份,胖大海0.5~1.5份,藿香0.5~1.5份,薄荷0.5~1.5份,菊花0.5~1.5份,所述的藥食為口服液、片劑、袋泡茶或其它口服劑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金銀花2份,魚腥草2份,蒲公英2份,鮮蘆根3份,桑葉3份,玉竹2份,茯苓2份,梔子2份,淡竹葉2份,決明子2份,甘草1.5份,羅漢果1.5份,胖大海1份,藿香1份,薄荷1份,菊花1份。
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其它口服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上述材料放入鍋內,注入清水,浸泡,然后以100度的溫度加熱20分鐘后,降低至80度,繼續加熱10分鐘,得到混合液A;
S2,將混合液I冷卻,然后過濾去渣,即得濾液B;
S3;向濾液B內添加防腐劑和改味劑,攪拌混合后,攪拌溶解,定容,灌裝,滅菌,即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S1中注入鍋內的清水是食材重量的100倍。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S3中,防腐劑為山梨酸、苯甲酸和丙酸其中一種或者幾種的混合,所述改味劑為蜂蜜、單糖漿、甘草酸和甜菊苷等。
一種具有改善便秘功效的清熱去火藥食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將上述食材加比食材重100倍的水,然后以100度的溫度加熱20分鐘后,濃縮,提純制得口服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宏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宏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805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