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循環錳酸鋰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9645.1 | 申請日: | 2020-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20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徐丹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海恩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46;H01M4/485;H01M4/505;H01M4/58;H01M10/0525;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東東 |
| 地址: | 7260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錳酸鋰 正極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長循環錳酸鋰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將鋰鹽、四氧化三錳前驅體、磷酸鹽和氟化鹽混合,得到混合原料A;S2、將混合原料A干燥得到混合原料B;S3、將干燥混合原料B進行燒結得到燒結產物C;S4、將燒結產物C進行氣流粉碎后,得到一次燒結產物D;S5、將一次燒結產物D與納米氧化鋁混合,得到混合原料E;S6、將混合原料E進行燒結得到燒結產物F;S7、將燒結產物F進行氣流粉碎后即得。本發明通過使用形貌可控的球形或類球形四氧化三錳前驅體,加入適量的添加劑進行體相摻雜,對得到的球形錳酸鋰進行表面包覆等方法,得到了具有高結晶度的長循環錳酸鋰正極材料,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長循環錳酸鋰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展,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必將對未來人們的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目前商業中使用最廣泛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是LiCoO2,但是LiCoO2安全性差,對環境不友好,而且,由于鈷在地殼中的豐度只有25ppm,導致LiCoO2價格昂貴。
由于尖晶石型錳酸鋰價格便宜,對環境友好,安全性好的特點,被視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正極材料之一。尖晶石型錳酸鋰具有尖晶石結構,化學計量比的錳酸鋰的化學式為LiMn2O4,屬于立方晶系,對于尖晶石型錳酸鋰,工業上主要是采用固相合成法來制備,但是在煅燒過程中,內部的前驅體由于氧不足而難以使反應完全進行,最終導致煅燒出來的尖晶石型錳酸鋰晶體結構一致性不好,形貌無法精確控制。充放電循環過程中錳元素不斷溶解,導致錳酸鋰材料結構塌陷,形成不可逆容量損失,容量衰減快,循環壽命短等問題。有研究者提出,可以通過優化錳酸鋰原料組成,適當進行表面包覆,體相摻雜和顆粒形貌控制扥方式來降低錳離子溶解,提高結構穩定性和循環性能,但僅僅停留在研究試驗階段,還不能實現工業化應用。
中國專利CN104319393B公開了一種尖晶石型錳酸鋰正極材料的摻雜改性方法,其大致方法為:將鋰源、摻雜金屬離子的鹽和檸檬酸一同復配成溶膠,然后向溶膠中加入四氧化三錳粉體球磨混合,微波加熱后經煅燒、球磨、熱處理得到目標產品,其中所用的摻雜金屬為Al、Ni、Co、Cr、Cu、Fe、Zr和Y。該方法未采用球形或類球形四氧化三錳作為錳源,則其壓實密度和振實密度偏低,制備得到的LiMn2O4材料性能一般。
中國專利CN103825017A公開了一種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錳酸鋰制備方法,其大致技術內容為:將四氧化三錳與鋰化合物混合后燒結,然后摻雜氧化鋁和氧化鎂后退火得到目標產品。該方法的缺點是,氧化鋁或氧化鎂會顯著降低錳酸鋰的克容量發揮,最終使錳酸鋰正極材料性能存在缺陷。
為了穩定LiMn2O4材料的結構,現有研究一般是通過在一次燒結時進行體相摻雜來實現,即將摻雜離子置于體相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小錳與氫氟酸的接觸面積,但是這種減小程度很低,導致在宏觀上LiMn2O4材料結構穩定性提高不明顯,不能解決現有問題,技術效果較差。另有相關文獻指出,通過表面包覆的方式可以大幅減小錳與氫氟酸的接觸面積,由此有效控制錳的溶解,在宏觀上表現為LiMn2O4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得到明顯提高,但是,在表面包覆時,目前選擇的較為成功的包覆材料例如納米氫氧化鋁,其會使LiMn2O4材料的克容量發揮降低,由此產生性能缺陷,目前,并無有效方法來克服該缺陷。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海恩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陜西海恩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96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