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9583.4 | 申請日: | 2020-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0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玉鋼;周紅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41/00 | 分類號: | B23B41/00;B23B47/00;B23B51/1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0034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壁 腔體件 內壁 交接 處沉頭孔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其包括步驟1)將薄壁腔體件的A孔、B孔、C孔、D孔的底孔加工完成;步驟2)加工薄壁腔體件靠近中央的B孔和C孔;靠近兩側的A孔和D孔做為待加工孔等步驟。本發明提供的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有效的解決了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不合格而造成產品報廢的問題,沉頭孔的底孔不再有超差現象發生,產品合格率達到了100%;由于反锪鉆的導向距離的增加,加工過程中反锪鉆的穩定性明顯增強,反锪鉆的使用壽命大幅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采用反锪鉆的加工形式,但加工條件惡劣,屬于間斷切削,加工過程中經常造成刀具刀齒崩段;且因為該類零件壁厚較薄,底孔的導向性能較差,加工過程中由于刀具擺動幅度較大,穩定性較差,導桿與底孔發生研磨現象,最終造成底孔被研成喇叭口的形式,從而造成底孔超差,零件報廢;并且有些該類零件的外形結構復雜,在機床上無法裝夾,想要在機床上實現加工需要極其復雜的專用工裝來輔助裝夾才能實現,還容易造成零件變形而報廢,且加工效率低下。所以,目前基本還沒有完全能夠實現該類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理想加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其通過簡易工裝用反锪鉆加工,從而實現提高產品的一次交檢合格率,且能大幅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薄壁腔體件5的A孔501、B孔502、C孔503、D孔504的底孔加工完成;
步驟2)加工薄壁腔體件5靠近中央的B孔502和C孔503;靠近兩側的A孔501和D孔504做為待加工孔;
步驟3)將上夾板6放入薄壁腔體件5內部,上夾板6的兩孔與薄壁腔體件5的B孔502、C孔503相對應,分別裝入定位螺栓8和菱形螺栓9,定位螺栓8和菱形螺栓9的頭部扁平部分裝入上夾板6的長槽口內,以便緊固時定位螺栓8和菱形螺栓9不沿軸線轉動;
步驟4)將定位板2裝配在定位螺栓8和菱形螺栓9上,裝上彈簧墊圈4,用螺母緊固3;其中定位板2上的四個孔和孔的位置分別與薄壁腔體件5的四個孔相一致;菱形螺栓9的圓柱部分與B孔502、C孔503中心連線垂直,以避免過定位且能消除轉角誤差;
步驟5)將反锪鉆7的導軸穿入薄壁腔體件5的A孔501,在腔體內將反锪鉆7利用快接連接方式裝配在反锪鉆7的導軸上,用風槍1夾緊反锪鉆7的導軸的另一端,啟動風槍1,開始進行加工,加工深度合格后,以相同的加工方法加工薄壁腔體件5的D孔504。
本發明的效果和益處是:
本發明提供的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的加工方法,有效的解決了薄壁腔體件內壁交接處沉頭孔不合格而造成產品報廢的問題,沉頭孔的底孔不再有超差現象發生,產品合格率達到了100%;由于反锪鉆的導向距離的增加,加工過程中反锪鉆的穩定性明顯增強,反锪鉆的使用壽命大幅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未加工內壁交接處沉頭的薄壁腔體件孔局部剖視圖。
圖2是已加工內壁交接處沉頭的薄壁腔體件局部剖視圖。
圖3是加工方法的工裝裝配主視圖。
圖4是圖3的A-A局部剖視圖。
圖5是圖3的B向局部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958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輸煤防溢多級密封導料槽
- 下一篇:一種用于口罩加工的熱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