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SERINC4基因的新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7510.1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43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錢海利;張穎;王婷;馬飛;林晨;李春曉;趙振國;郭建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6 | 分類號: | C12Q1/68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預立生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朱萍;孟祥斌 |
| 地址: | 10002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serinc4 基因 用途 | ||
本發明涉及SERINC4基因的新用途,具體涉及SERINC4基因在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后中的新用途。本發明首次發現了分子標志物SERINC4與子宮內膜癌預后相關,通過檢測受試者SERINC4的變化,可用于子宮內膜癌預后預測。本發明為子宮內膜癌的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子宮內膜癌的預后預測提供了一種輔助手段。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領域,涉及SERINC4基因的新用途,具體涉及SERINC4基因在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后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術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JemalA,Bray F,Melissa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Clin J Clin,2011,61(2):69-90),并且在發展中國家,居女性生殖道腫瘤的第二位,僅次于宮頸癌,在發達國家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大約75%的患者在確診時為早期,5年生存率達90%,但在早期患者中仍有10~15%的復發率(Odagiri T,Watari H,Hosaka M,et al.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endometrial cancer.J Gynecol Oncol,2011,22(1):3-8;Del Carmen MG,Boruta DM2nd,Schorge JO,et al.Recurrent Endometrial Cancer,2011,54(2):266-277)。在發展中及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5年總生存率為分別為67%、82%(Tangjitgamol S,AndersonBO,See HT,et al.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Asia:consensus statementfrom the Asian Oncology Summit 2009[J].Lancet Oncol,2009,10(11):1119-1127),在美國過去的20年,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了一倍(Sorosky JI.Endometrialcancer.Obstet Gynecol,2008,111(2):436-447),嚴重危害婦女的健康。因此探討預后的高危因素,及早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成為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已經證實的高危因素有病理晚期、低分化、深肌層浸潤、特殊病理類型等。然而僅靠病理特征無法全面判斷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及預后,而研究特異性的分子標志物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目前已發現與內膜癌相關的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甾體激素受體等,但尚未發現高度特異性的因子,部分已發現的因子與內膜癌預后的關系仍存在爭議,缺乏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無法用于指導臨床的治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后的基因標志物。
為了實驗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SERINC4基因的應用,用于制備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后的產品。
進一步,所述產品通過測定樣本中SERINC4的表達水平來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后。
進一步,SERINC4在預后良好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表達高,在預后不良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表達低。
進一步,所述產品包括通過測序技術、核酸雜交技術、核酸擴增技術或免疫測定的方法檢測SERINC4基因表達的變化。
進一步,所述核酸擴增技術選自聚合酶鏈式反應、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轉錄介導的擴增、連接酶鏈式反應、鏈置換擴增和基于核酸序列的擴增。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后的產品,所述產品能夠通過檢測樣本中SERINC4基因表達來預測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后。
進一步,所述產品包括芯片、試劑盒或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未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75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