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業務性能和安全的監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6538.3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16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28 |
| 發明(設計)人: | 楊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磊 |
| 主分類號: | H04L41/0246 | 分類號: | H04L41/0246;H04L41/06;H04L41/22;H04L43/0823;H04L67/1001;H04L43/045;H04L9/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青***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業務 性能 安全 監測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業務性能和安全的監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本方案為純軟件就可以實現的技術方案,并且可以通過負載均衡設備的日志,獲取目標服務器的服務器響應時間和錯誤代碼,從而實現對異常目標服務器的定位,并通過業務MAP圖確定進程異常、以及進程運行操作系統異常。另外還可根據業務MAP圖,確定該業務運行的服務器群,確定這些服務器上是否有安全事件,若是,則確定安全異常服務器,反饋安全事件的信息。并根據安全事件的異常情況,進行維護處理。本技術方案,可以實現對被監控系統進行低成本、高效率且準確性高的監測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互聯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業務性能和安全的監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正進入到數字化時代,各種類型的業務系統正在迅速的發展起來,如電商類型,地圖類型,以及其他應用或者娛樂的類型。然而對各種業務系統來說,最重要的是用戶體驗,而業務系統對于用戶觸發的請求的成功響應和響應速度,將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因此,對于業務系統的運行穩定性的監督顯得十分重要。
現有的對業務系統的性能監控方式,往往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于網絡數據包分析的性能分析解決方案,也稱為NPM;另一種是基于“代碼插入”技術的性能分析解決方案,也成為APM。
基于網絡數據包的的性能分析方式,采用的是通過探針旁路抓取網絡上的數據包并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每個應用的性能和用戶的體驗,幫助用戶發現和定位問題。這種技術的優勢:與用戶業務和服務器零耦合,即使重啟監控系統業務系統自身不受任何影響。這種方案的劣勢:1.由于從數據包來分析業務的性能,計算工作量很大;因此探針硬件設備成本很高。2.探針本身并不了解業務邏輯,因此對業務系統的各個節點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和分析時,難度很大。3.這種方案僅能夠進行問題定位,如果需要解決問題還需要在定位故障節點之后,借助其他網管工具深入到該節點的內部進行分析處理。4.NPM整體解決方案的復雜性,導致實施和運維成本很高。
而基于“代碼插入”技術的性能分析方式,是通過在用戶業務程序里插入代碼的方式來實現的,這樣的優勢:能夠掌握服務器內部各個業務進程之間的邏輯連接關系,如出現異常可以直達代碼層面。劣勢:1.代碼插件技術,目前支持JAVA和.Net平臺開發的應用,其他平臺和工具開發的應用目前不成熟。因此使用環境受限。2.實際的項目當中,插入的代碼常常會影響業務程序本身的正常運行。因此用戶一般只將其使用在開發環境,而非真實的生產環境。3.APM無法監控TCP建鏈的時間,TCP連接的成功率,重傳導致的延時這些網絡性能指標。4.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對于實施和運維人員要求很高。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業務性能和安全的監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可以實現對被監控系統進行低成本、高效率且準確性高的監測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業務性能和安全的監測方法,該方法包括:
通過負載均衡設備的日志,獲取目標服務器的服務器響應時間和錯誤代碼;所述目標服務器包括直接響應最終用戶請求的前端服務器、應用服務器以及數據庫服務器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目標服務器的響應時間或者返回的錯誤代碼,確定是否存在服務器響應異常;
若是,則基于基準訪問信息,查看本網管軟件自動繪制業務MAP圖;其中,所述基準訪問信息包括訪問業務頁面的URL,或者,訪問業務IP和TCP/UDP端口號;
根據所述業務MAP圖確定存在異常的目標服務器,該服務器上的異常業務進程;并根據所述業務進程和服務器操作系統的異常情況,進行維護處理。
可選的,在確定業務MAP圖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業務MAP圖確定存在異常的目標服務器,該服務器上的業務進程;并判斷所述業務進程和服務器操作系統的異常情況,判斷條件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磊,未經楊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65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