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栽培人參用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6200.8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84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郭毅;孫基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中懿環境治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4/10 | 分類號: | A01G24/10;A01G24/20;A01G24/22;C05G3/0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盧杏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翠竹***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栽培 人參 培養基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栽培人參用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栽培人參用培養基的制備方法為:通過將以下重量份數的成分混合后制成: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96.5?100份作物秸稈發酵物;其中,作物秸稈發酵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作物秸稈粉碎后加入有機肥料、復合微生物菌液進行混合,用覆蓋物掩蓋后高溫發酵25天后,除去覆蓋物進行攪拌并繼續發酵至常溫,最后得到作物秸稈發酵物;其中,所述有機肥料包括醋糟、酒糟、豆腐渣和畜禽糞便中的一種或兩種。上述培養基是專門針對人參生長所需的有機物以及微量元素而設計,栽培人參時不需要使用化肥以及農藥,大幅度降低了環境的污染;且上述培養基易于移動,種植便利,擺脫了受土地情況、地理區域的限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參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栽培人參用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人參作為一種名貴的藥材,是一種非常有用的高級作物。大部分人參培育4年以上,根部用于藥材或食用。人參是多年生植物,每年都會長出新的葉子和根莖。人參種子種植一年后收獲得到的苗參,被存放在低溫倉庫銷售,稱為1年根苗參。按照同樣方法,培育2年及3年得到的苗參,分別稱為2年根苗參、3年根苗參。用這種苗參培養出的人參,根莖葉可一起食用,與4、5、6年根人參具有同等營養價值。
然而,芽參的種植對自然環境的氣候、光照和土壤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人參為喜寒植物,又不耐干旱,忌強光直射,中國東北地區尤其長白山區的冷濕自然生態環境最適合人參的生長。人參對土壤的要求是腐殖豐富、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滲水性強、排水良好的沙壤,其中,森林腐殖土最為適合,其次是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而堿性土壤不宜種植人參。人參喜有機肥和無機肥,怕的是未腐熟的糞肥,這類肥施用后土壤容易缺乏水分,易造成人參燒須爛根。
近年來,隨著參土資源不斷減少,參土質量不斷下降,這都嚴重影響人參產量。傳統的人參種植方式是伐林栽參,但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政策的實施,國家林業局明確2015年起將全面禁止長白山天然林砍伐,林地參土已經枯竭。因此,人參栽培技術革新勢在必行。
目前,林下人參種植方法,具有周期長、投資大,開發力度還不夠,人參的品質也有待提高的問題。而非林地(農田地)種植人參的品質是首要問題,因為人參生產有忌連作的特性,栽過一茬人參以后的土壤在幾年或者幾十年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因此,新的栽培解決方案也亟需出現。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林下人參種植方法周期長、投資大,而非林地種植人參品質差,由于需要使用農藥、化肥,土壤存在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配方簡單、安全環保、通氣通水性能優異的栽培人參用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首先,本發明提供一種栽培人參用培養基的制備方法:通過將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混合后制成: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96.5-100份的作物秸稈發酵物。
其中,作物秸稈發酵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作物秸稈粉碎后加入有機肥料、復合微生物菌液進行混合,用覆蓋物掩蓋后高溫發酵25天后,除去覆蓋物攪拌至少一次并繼續發酵至常溫,最后得到作物秸稈發酵物。
上述栽培人參用培養基的制備方法中,作物秸稈發酵物的高溫發酵的溫度條件是55~85℃。其中,在55℃以上的條件下至少維持10-15天。10-15天的高溫處理的作用是為徹底殺滅發酵物中的有害菌和蟲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中懿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中懿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62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