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遠紅外線發光裝置及其處理產品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5999.9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21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立東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N5/06 | 分類號: | A61N5/06;A61N1/44;C09D7/61;C09D197/02;C09D193/00;C09D7/65;C09D7/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黃駿鵬 |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線 發光 裝置 及其 處理 產品 方法 | ||
1.一種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S1產品處理:在產品表面均勻涂抹含有電氣石的涂抹液;
S2預熱:打開加熱器的開關將加熱隧道(3)加熱至30~50℃;
S3傳輸產品:將產品通過傳送裝置(2)傳送至所述加熱隧道(3),并使產品密封在加熱隧道(3)內;
S4加熱:打開加熱器繼續加熱使加熱隧道(3)內的溫度至58℃后,持續加3小時,隨后關閉加熱器,經過1.5小時后,打開傳輸裝置送出產品;
所述涂抹液包括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所述第一涂抹液包括以下重量的組分:0.2~0.6份單晶硅和5~10份大漆;
所述第二涂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3~5份電氣石、10~20份楊木粉、10~20份負載鋅納米碳纖維、5~10份大漆和1~3份聚乙二醇;
步驟S1中,在產品表面先均勻涂抹第一涂抹液后,再均勻涂抹第二涂抹液;
所述第一涂抹液的制備為:將單晶硅顆粒粉末和大漆分別加熱到40~60℃之后攪拌混合均勻;
所述第二涂抹液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將電氣石、楊木粉和乙醇攪拌均勻至糊狀;再依次加入負載鋅納米碳纖維、大漆和聚乙二醇繼續加熱至50~60℃攪拌均勻后得到第二涂抹液;
所述遠紅外線發光裝置,包括:截面為半圓形的加熱罩(1)、傳送裝置(2)、傳動電機和加熱控制器,所述加熱罩(1)罩設在傳送裝置(2)上形成一個加熱隧道(3);所述加熱罩(1)的半徑為20~40cm,所述加熱罩(1)的內壁上分布有多個加熱器和單晶硅顆粒,所述傳動電機與傳送帶電信連接,所述加熱控制器與加熱器電信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隧道(3)的入口和出口處均設有可開合的隔離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器為發熱燈管,所述發熱燈管平均分布在加熱罩(1)內壁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罩(1)的內壁上每平方米分布有25~35個半徑為5~10cm的單晶硅顆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溫度探測器,所述溫度探測器的探測頭設置在所述加熱隧道(3)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支撐底座,所述支撐底座的高度為50~80c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加熱還可以是:打開加熱器繼續加熱使加熱隧道(3)內的溫度至62℃后,持續加2.8小時,隨后關閉加熱器,關閉加熱器,經過2小時后,打開傳輸裝置送出產品。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加熱還可以是:打開加熱器繼續加熱使加熱隧道(3)內的溫度至70℃后,持續加2.8小時,隨后關閉加熱器,經過1小時后,打開傳輸裝置送出產品。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線發光裝置處理產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加熱還可以是:打開加熱器繼續加熱使加熱隧道(3)內的溫度至70℃后,持續加2小時,隨后關閉加熱器,經過1小時后,打開傳輸裝置送出產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立東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立東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5999.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