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5801.7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19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金成;舒寬金;袁中直;祝媛;何巍;呂正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26 | 分類號: | H01M2/26;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荊***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電流 分流 端子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包括絕緣件和至少兩個端子,若干端子設置在絕緣件上并被絕緣件相互隔離,若干端子與設置在電池內部的若干芯包上的若干極耳連接。通過設置多個獨立的端子將電流分流,單個端子只需要承載部分電流,而非全部電流,因此對單個端子的過流能力要求較低,端子的尺寸可以設置地較小,占用較少的電池內部空間,使電池具有更大的容量。多端子的結構使電流的匯流點產生在電池外部,電池內部并聯的極耳數量大大減少或沒有并聯的極耳,從而降低了電池內部的溫升,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由于電流的匯流點產生在電池外部,因此可以在匯流點上方便地設置溫度采集器,有效監控電池大電流充放電時的溫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
背景技術
一般的電池僅有一個正極端子和一個負極端子,電池內芯包上的若干個極耳與若干連接件連接,若干連接件以并聯的方式連接在端子上,電流由若干連接件匯流到端子上,使端子承受較大的電流,且并聯的電流在匯流時造成匯流處的發熱量大,使端子與連接件的連接處溫升較快,產生的熱量在電池內部堆積,不易擴散,增大了電池內部熱失控風險,降低了電池的安全性能。隨著電池尺寸的增大及容量的提升,對電池端子的過流能力及溫升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動力電池,大尺寸、大能量電池應用地較多。
通常提升過流能力和降低溫升的做法是將電池的正負極端子及連接部件的尺寸做大,即增加端子的長度、寬度及厚度尺寸,增加連接部件的截面積,實現端子及連接部件過流能力的提高并降低溫升。但僅通過增大端子及連接部件的尺寸來提高過流能力和降低溫升,會使電池內部空間利用率降低,減小了電池的容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通過相互隔離的若干端子實現電流的分流,使電流的匯流點產生在電池外部,降低了端子的尺寸,減小了對電池內部空間的占用并有效降低電池內部的溫升。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包括絕緣件和至少兩個端子,若干所述端子設置在所述絕緣件上并被所述絕緣件相互隔離,若干所述端子與設置在電池內部的芯包上的若干極耳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端子與所述極耳一一對應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還包括若干連接件,若干所述連接件均間隔設置并相互絕緣,所述連接件的一端與所述端子連接,所述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極耳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端子包括主體和連接柱,所述主體設置在電池的蓋板上,所述連接柱凸設在所述主體上并朝向所述電池的內部,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定位孔,所述連接柱穿過所述定位孔。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連接件包括呈夾角連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與所述端子連接,所述第二分段與所述極耳連接,所述夾角為0~180度。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若干所述端子并排設置在所述絕緣件上,相鄰兩個所述端子之間形成第一縫隙并由所述絕緣件填充,若干所述第一分段并排設置,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分段之間形成第二縫隙,所述第一縫隙與所述第二縫隙平行設置或呈夾角設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定位孔開設在所述第一分段遠離所述第二分段的一端,所述第一縫隙與所述第二縫隙垂直設置,若干所述第一分段的長度均不同;
或,所述第一縫隙與所述第二縫隙平行設置,若干所述第一分段的長度均相同。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芯包為卷繞式或疊片式,所述芯包的數量至少為一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用于電流分流的端子組件還包括導電片,所述導電片設置在所述端子背離所述芯包的一側并與若干所述端子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58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