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及錄音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5296.6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56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梟;張怡君;馮建婷;黎椿鍵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10 | 分類號: | H04R1/10;H04W4/80;H04W56/00;G10L19/16;G10L21/0208;H04M1/724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夏峰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耳機 錄音 方法 錄音系統 | ||
1.一種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無線耳機包括第一真無線耳機,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采集第一音頻信號;
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將所述第一音頻信號轉換為PCM格式的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傳輸至移動終端;
所述移動終端接收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
所述移動終端采集第三音頻信號并轉換為第三數字音頻信號;
所述移動終端將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進行解碼,并將解碼后的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進行時延對齊;
所述移動終端對經所述時延對齊的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進行協同降噪,得到錄音信號,所述協同降噪包括:利用人聲識別技術檢測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中的人聲信號,將識別出的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中的人聲信號和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同時進行噪聲濾波,并且以所述噪聲濾波后的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中的人聲信號為基準,保留所述噪聲濾波后的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中的人聲信號,去除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中的噪聲信號,并將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中的噪聲信號與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作對比進行人聲濾波,去除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中與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中的噪聲信號相匹配的噪聲信號,保留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中的人聲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無線耳機還包括第二真無線耳機;
所述第二真無線耳機采集第二音頻信號;
所述第二真無線耳機將所述第二音頻信號轉換為PCM格式的第二數字音頻信號傳輸至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
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將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傳輸至所述移動終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對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進行時延對齊。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的優先級設置為高于第二真無線耳機。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與所述移動終端之間的通訊方式為藍牙通訊,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和第二真無線耳機之間的通訊方式為藍牙通訊。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經過模數轉換器和脈沖編碼調制轉換為所述PCM格式的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第二數字音頻信號,所述移動終端對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進行降噪濾波以及采樣率和位寬轉換。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錄音方法還包括:
所述移動終端接收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
所述移動終端采集第三音頻信號并轉換為第三數字音頻信號;
所述移動終端將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進行解碼,并將解碼后的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與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進行時延對齊;
所述移動終端對經所述時延對齊的第一數字音頻信號、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三數字音頻信號進行協同降噪,得到錄音信號。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無線耳機的錄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錄音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接收來自于所述移動終端的第一伴奏音頻信號并解碼;
和/或所述第二真無線耳機接收來自于所述移動終端的第二伴奏音頻信號并解碼;
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將解碼后的所述第一伴奏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一數字音頻信號進行混音,得到第一混音信號;
和/或所述第二真無線耳機將解碼后的所述第二伴奏音頻信號和所述第二數字音頻信號進行混音,得到第二混音信號;
所述第一真無線耳機將所述第一混音信號轉換為模擬混音信號并通過自身的揚聲器播放;
和/或所述第二真無線耳機將所述第二混音信號轉換為模擬混音信號并通過自身的揚聲器播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529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