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周期分布排樁對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的求解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3459.7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8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巴振寧;吳孟桃;梁建文;劉世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周期 分布 平面 sv 散射 解析 求解 方法 | ||
1.一種周期分布排樁對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的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建立周期分布單排樁對平面SV波的散射分析模型,選取周期結構中的一個基本樁體為研究對象,設該樁體為第0號樁體;
步驟2:以平面SV波作為入射波,根據入射波場函數,采用波函數展開法得到0號樁體的散射波場函數;
步驟3:采用Graf加法定理,將其他非0號樁體的貢獻,通過對0號樁體的散射波場偏移相應的相位確定,進而得到所有樁體的散射波場;
步驟4:疊加入射波場和所有樁體的散射貢獻,包括散射波場和折射波場,得到全空間土體域的總波場表達式;
步驟5:根據邊界條件求解待定系數,從而得到無限周期分布樁體模型對平面SV波散射的解析結果。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周期分布排樁對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的求解方法,具體求解方法與過程為:
以圓頻率為ω的平面SV波為入射波,其在整體平面直角坐標系(x,y)中的勢函數表達式為:
ψ(i)(x,y)=ψ0exp[iβ1(x cosθSV+y sinθSV)] (1)
其中β1=ω/cβ1為土體中橫波波數,后文相應的α1=ω/cα1為土體中縱波波數,為簡化書寫,式中的時間因子exp(-iωt)已略去,下同;
式(1)可轉化到極坐標系(r,θ)下,又因為(r,θ)與(r0,θ0)相同,因此式(1)在極坐標系(r0,θ0)下表示為:
ψ(i)(r0,θ0)=ψ0exp[iβ1r0cos(θ0-θSV) (2)
采用Fourier-Bessel波函數展開法將(2)式展開:
其中Jm(x)為第一類Bessel函數,(3)式即為土體自由場的入射SV波波函數展開形式;
當土體存在樁體時,入射SV波會發生散射,由于波型轉換,散射波包括P波和SV波兩個分量,根據所設樁體排列的周期性,第j號樁體的散射波與第0號樁體的散射波的相位差為exp(iβ1jbcosθSV),因此在第j號樁體對應的極坐標系(rj,θj)下,第j號樁體散射波的Fourier-Bessel級數形式可表達為:
表示散射波中的P波分量,ψ(rj,θj)表示散射波中的SV波分量,Hn(1)(x)為Hankel函數,An、Bn、Cn、Dn為散射待定系數,只需要求得所有待定系數即可得到每一個樁體的散射場,疊加后即為整個非連續周期樁體屏障的散射場;
根據多重散射原理,每一個樁體的入射波不僅僅是外入射SV波,還包括其他樁體的散射波;由于各個樁體產生的散射波是在各自的極坐標系下表示的,所以無法直接與外入射波疊加求得全波,因此應用Graf加法公式將極坐標系(rj,θj)下的散射波轉換成極坐標系(r0,θ0)中的Bessel級數形式,第j號樁體(j≠0)的散射波轉換為:
值得注意的是,第0號樁體的散射波是不需要進行坐標轉換的,而且不存在相位差,所以第0號樁體的散射波單獨表示為:
設和ψ(r)j≠0為所有非0號樁體轉換后散射波的疊加,即:
其中:
至此,在極坐標系(r0,θ0)中統一用Bessel級數形式表示出了外入射平面SV波、0號樁體的散射波和非0號樁體的散射波,疊加后得到土體中全波的表達式,為土體中縱波的全波表達式,ψ(r0,θ0)為土體中橫波的全波表達式:
由于彈性圓柱實心樁的存在,入射波不但被樁體界面散射到土體中,而且還有部分被折射進入樁體中去,樁體中的折射駐波的位移勢可表示為:
其中En、Fn、Gn、Hn為待定折射系數,β2=ω/cβ2為土體中橫波波數,相應的α2=ω/cα2為土體中縱波波數;
該模型為彈性圓柱實心樁,因此邊界條件為位移和應力連續條件(r0=a時):
σrr1、σrθ1、σθθ1是由土體中全波產生的應力,σrr2、σrθ2、σθθ2是由樁體內折射駐波產生的應力,用已求得的位移勢可表示為:
ur1、uθ1是由土體中全波產生的位移,ur2、uθ2是由樁體內折射駐波產生的位移,用已求得的位移勢可表示為:
其中ε(1)11、ε(3)11、……等是各種波對應力或位移作出的貢獻,按照土體中全波和樁體中折射駐波的不同確定α與β的具體取值:
當i=l時,C(i)n(x)為Jn(x)函數;當i=3時.C(i)n(x)為H(i)n(x)函數;
至此得到了極坐標系(r0,θ0)下應力與位移的全部表達式,利用(20)式的應力位移連續的邊界條件,由(21)和(24)、(22)和(25)以及(27)~(30)式聯立解方程組,即可求得所有散射和折射待定系數,再將求得的待定系數代入(21)~(30)式中即可求得所有應力與位移。以求解An、Cn、En、Gn為例,令r0=a列方程組(41):
取足夠精度的m=n,然后可由方程組(41)中4n個方程解得4n個未知系數An、Cn、En、Gn,同理可求得Bn、Dn、Fn、Hn,此處不再贅述,至此求得所有待定系數,即求得所有樁體的散射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345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