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1408.0 | 申請日: | 2020-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47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4 |
| 發明(設計)人: | 董海良;王晶晶;劉園園;胡超;賈振宇;王文;徐錦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8/14 | 分類號: | D01F8/14;D01F8/06;D01F1/10;C08G63/688;C08G63/78;D01D5/253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潤體 |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濕 排汗 ecdp 纖維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第一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催化劑和助劑混合,打漿攪勻,所得漿液輸送至第一酯化釜中,進行第一酯化;
(2)間苯二甲酸-5-磺酸鹽預酯化:將間苯二甲酸-5-磺酸鹽和乙二醇加入預酯化釜中,進行預酯化;
(3)第二酯化:在第二酯化釜中加入第一酯化產物、間苯二甲酸-5-磺酸鹽預酯化產物、2-甲基-1,3-丙二醇和復配型防醚劑,所述2-甲基-1,3-丙二醇的加入量為第一酯化產物的0.5~30wt%,進行第二酯化;
(4)預縮聚:在預縮聚釜中加入第二酯化產物和聚乙二醇,所述聚乙二醇的加入量為第一酯化產物的0.5~30wt%,進行預縮聚;
(5)終縮聚:將預縮聚產物輸送至終縮聚釜中,進行終縮聚;
(6)制備切片:將終縮聚產物冷卻、切粒制得切片;
(7)制備纖維成品:切片經干燥、紡絲、加彈制得吸濕排汗ECDP纖維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的摩爾比為1:1.1~1.5;和/或
步驟(2)中,間苯二甲酸-5-磺酸鹽與乙二醇的摩爾比為1:4~10;和/或
步驟(3)中,間苯二甲酸-5-磺酸鹽預酯化產物的加入量為第一酯化產物的0.3~10wt%。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催化劑為三氧化二銻、醋酸銻、乙二醇銻中的至少一種,對苯二甲酸與催化劑的摩爾比為1:0.0002~0.0004;和/或
步驟(1)中,所述助劑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苯酯中的至少一種,對苯二甲酸與助劑的摩爾比為1:0.00005~0.0001;和/或
步驟(3)中,所述復配型防醚劑為醋酸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磷酸中的至少兩種,復配型防醚劑的加入量為第一酯化產物的0.1~1wt‰;和/或
步驟(4)中,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為1000~1000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第一酯化在230~255℃、40~60kPa下進行,控制酯化率為80%以上;和/或
步驟(2)中,預酯化在120~180℃下進行,時間為2~5h,待出水接收量達到理論值時即為反應終點,整個反應過程反應溫度不超過180℃;和/或
步驟(3)中,第二酯化在235~260℃、10~30kPa下進行,控制酯化率為93%以上;和/或
步驟(4)中,預縮聚在260~285℃、10~30kPa下進行,時間為1~2h;和/或
步驟(5)中,終縮聚在260~285℃、100~200Pa下進行,時間為1.5~3h。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聚乙二醇經管道加入預縮聚釜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將終縮聚產物與聚丙烯制備成共混切片,具體步驟如下:將終縮聚產物與聚丙烯按1:0.02~0.05的質量比充分混合,然后用雙螺桿擠出機進行熔融共混造粒,冷卻,切粒。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ECDP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所述聚丙烯為改性聚丙烯,制備過程如下:
(1)制備改性羥乙基硫酸鹽:將乙烯基硫酸鹽分散到酒精中,添加開環催化劑,混合均勻后加熱至70~80℃,在該溫度下持續滴加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并不斷攪拌,直至反應完畢,然后回收開環催化劑,通過減壓旋蒸去除酒精和過量的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
(2)制備改性聚丙烯:將丙烯與改性羥乙基硫酸鹽按1:0.001~0.003的摩爾比混合,在85~95℃、1.5~2.0MPa下聚合1~2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140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