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0281.0 | 申請日: | 2020-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6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來;黃成;祝峻;王挺;余劍英;朱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
| 主分類號: | E02D27/48 | 分類號: | E02D27/48;E02D5/74;E02D37/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雙華 |
| 地址: | 310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既有 建筑 地基基礎 鋼管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包括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一側設有操作坑(11),所述地基(1)的另一側設有施工坑(12),所述操作坑(11)和施工坑(12)的底部均固定鑲嵌有加固錨桿(13),所述施工坑(12)的內部固定鋪設有施工軌道板(14),所述施工坑(12)的側面固定安裝有輔助鋼板(15),所述輔助鋼板(15)的一端通過加固螺栓(16)固定安裝于施工坑(12)的底部,所述輔助鋼板(15)的內部設有預留通孔(17),所述施工軌道板(14)的表面安裝有鉆機(2),所述鉆機(2)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鋼管(21),所述鋼管(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鉆頭(22)。
2.根據所述權利要求1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21)的內部設有灌注通孔(23),所述鋼管(21)的表面鉆入地基(1)的內部。
3.根據所述權利要求2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2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圓形擋塊(24),所述圓形擋塊(24)的表面滑動連接于灌注通孔(23)的一端。
4.根據所述權利要求3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擋塊(24)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拉繩(25),所述拉繩(2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鉆頭(22)的另一端。
5.根據所述權利要求3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擋塊(24)和灌注通孔(22)等間距均勻分布于鋼管(21)的內部。
6.根據所述權利要求1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對既有建筑進行測量,繪制圖紙,計算承載力度、預埋深度和數量,形成書面記錄文件;
S2、對既有建筑進行加固,形成保護圍擋和隔離墻;
S3、在既有建筑兩側開挖,形成操作坑和施工坑,整平底部,豎直插入加固錨桿進行底部加固;
S4、安裝輔助鋼板至施工坑側面,底部采用加固螺栓進行錨固,并且在鋼管位置預留出預留通孔;
S5、在施工坑底部安裝施工軌道板和鉆機,并且連接鋼管,端部安裝鉆頭;
S6、啟動鉆機進行水平鉆孔,鉆頭帶著鋼管水平插入地基中,從施工坑部位插入,從操作坑部位鉆出;
S7、拆卸鉆機和鉆頭,移動位置一次埋入鋼管至地基中;
S8、拉動拉繩拉出圓形擋塊、向鋼管中灌注混凝土漿料,填充內部空間和灌注通孔;
S9、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最后填埋操作坑和施工坑,即可完成施工。
7.根據所述權利要求6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驟的保護圍擋為鋼結構支撐,并且均勻安裝到既有建筑四周位置。
8.根據所述權利要求6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驟預留通孔在加工輔助鋼板時直接切割成型。
9.根據所述權利要求6的一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下鋼管托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驟啟動鉆機保證水平均勻鉆進,且鉆進速率為1.5米每分鐘至2米每分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未經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028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