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下飛行機器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9945.1 | 申請日: | 2020-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21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思琦;姚燕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C11/52 | 分類號: | B63C11/52;B63G8/14;B63H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誠輝律師事務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 地址: | 100044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下 飛行 機器人 | ||
1.一種水下飛行機器人,其特征在于:
包含魚型殼體(1),仿生翅膀驅動模塊(2)、電子模塊(3)、仿生尾鰭模塊(4)、以及承載所述模塊的底座(6);
所述仿生翅膀驅動模塊(2)包括:一對仿生翅膀(10),兩個旋翼舵機(11),兩個連接套(12)和兩個劃翼舵機(13);
所述電子模塊包括(3):單片機、無線模塊、電池組、慣性導航模塊;
所述仿生尾鰭模塊(4)包括:一個仿生尾鰭(19),一個尾鰭驅動裝置(5),一個尾鰭舵機(14),尾鰭連接套(15),曲柄(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飛行機器人,其特征在于:
魚型殼體(1)呈中心軸對稱,并在所述魚型殼體(1)前部兩側對稱開窗,用于所述仿生翅膀(10)的安裝并留有轉動空間;在所述魚型殼體(1)尾部中心線下側開孔用于所述尾鰭驅動裝置(5)的安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飛行機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魚型殼體(1)內部分為翅膀艙(9)、擴展艙(8)、尾鰭艙(7),均固定于底座(6)之上;翅膀艙(9)位于艙體前部,安裝所述仿生翅膀驅動模塊(2),負責機器人的姿態控制和全向游動;所述擴展艙(8)位于艙體中部,安裝所述電子模塊(3);所述尾鰭艙(7)位于所述艙體尾部,安裝所述仿生尾鰭模塊(4),提供機器人姿態和運動的輔助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飛行機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生翅膀驅動模塊(2)具體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套驅動單元,每個驅動單元包括兩個金屬防水舵機,分別是旋翼舵機(11)和劃翼舵機(13);旋翼舵機(11)通過連接套(12)固定于劃翼舵機(13)的輸出轉軸,劃翼舵機(13)固定于底座(6)之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翅膀驅動模塊,其特征在于:
仿生翅膀驅動模塊(2)具有兩個自由度,由所述旋翼舵機(11)和所述劃翼舵機(13)提供,其中所述仿生翅膀(10)固定于所述旋翼舵機(11)的輸出轉軸,實現所述仿生翅膀(10)的旋轉運動;劃翼舵機(13)通過帶動旋翼舵機(11)旋轉從而實現所述仿生翅膀(10)的往復劃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尾鰭模塊(4),其特征在于:
包含尾鰭驅動裝置(5),實現機器人仿生尾鰭(19)的上下擺動,尾鰭驅動裝置(5)包括一個空間曲柄搖桿滑塊機構;所述仿生尾鰭舵機(14)通過尾鰭連接套(15)帶動曲柄(16)旋轉,傳動軸(20)與曲柄(16)呈軸連接,傳動軸(20)與連接桿(18)呈軸連接,連接桿(18)與銷軸(17)固定,綜上將所述尾鰭舵機(14)的旋轉運動轉化為所述仿生尾鰭(19)的上下擺動,提供水下機器人姿態和運動的輔助控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飛行機器人,其特征在于:
單片機為水下飛行機器人的控制系統;無線模塊接收上位機的運動期望指令,通過串口發送到所述單片機,然后單片機根據相應的指令生成旋翼舵機(11)劃翼舵機(13)尾鰭舵機(14)的控制信號,從而實現對水下飛行機器人的姿態和速度控制,慣性導航模塊采集所述水下飛行機器人的狀態信息,發送到單片機,形成控制系統的反饋回路;所述能源模塊為所有電子元件供電;擴展模塊統一封裝于密封腔室內,安裝于所述擴展艙(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交通大學,未經北京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994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