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載無線充電器異物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9314.X | 申請日: | 2020-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25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周仲蓉;王朝陽;求佳妮;任懷程;李敢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信維智能汽車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50/60 | 分類號: | H02J50/60;G01K13/00;G01V3/1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 44275 | 代理人: | 鄭耀敏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無線 充電器 異物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車載無線充電器異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通過溫度傳感器定時檢測發射端各個區域的溫度,得到各個區域的溫度檢測值,將溫度檢測值與充電持續時間關聯,獲取各區域在最近一個充電時間段內的溫度變化值;S2、將各個區域的溫度變化值分別與對應充電時間段的標定閾值比較,當溫度變化值位于標定閾值范圍之外時,則判定對應區域存在異物;當溫度變化值位于標定閾值范圍之內時,則判定對應區域不存在異物。本異物識別方法,誤報率低,能夠精準的識別小異物;通用性強且不需要增設專門的電路,節約了成本;本異物識別方法是直接針對溫度問題提出的異物檢測解決方案,利于提高產品的使用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載無線充電器異物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從用戶的安全角度考慮,QI標準對無線充電器的異物檢測功能給出了強制要求,目前市面上無線充電器的異物檢測方法基本采用的是功率損失和Q值檢測。但是,這兩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還具有其本身無法克服的一些缺點,主要體現在:這兩種方法無法有效區分有異物時接收端正對發射端和無異物時接收端放置在發射端邊沿處這兩種狀態,這樣就會導致接收端在行車過程中因為車輛顛簸而發生偏離時引起無線充電器誤報異物的動作,影響用戶體驗。同時,這些方法在檢測小尺寸異物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機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識別精準的車載無線充電器異物識別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車載無線充電器異物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通過溫度傳感器定時檢測發射端各個區域的溫度,得到各個區域的溫度檢測值,將所述溫度檢測值與充電持續時間關聯,獲取各區域在最近一個充電時間段內的溫度變化值;
S2、將各個區域的溫度變化值分別與對應充電時間段的標定閾值比較,當所述溫度變化值位于所述標定閾值范圍之外時,則判定對應區域存在異物;當所述溫度變化值位于所述標定閾值范圍之內時,則判定對應區域不存在異物。
進一步的,當各個區域均被判定不存在異物時,返回步驟S1;當有至少一個區域被判定存在異物時,執行步驟S21,車載無線充電器停止充電。
進一步的,步驟S21中還包括步驟,車載無線充電器發出故障報警。
進一步的,步驟S21中“車載無線充電器發出故障報警”具體包括,根據被判定存在異物的區域發出該區域對應的特定的故障報警。
進一步的,步驟S1之前還包括步驟S01、檢測發射端各個區域的溫度傳感器是否均能正常工作,當各個所述溫度傳感器均能正常工作時,車載無線充電器準備進入充電狀態;當有至少一個所述溫度傳感器不能正常工作時,車載無線充電器不啟動和/或車載無線充電器報告故障。
進一步的,步驟S01中,“當各個所述溫度傳感器均能正常工作時,車載無線充電器準備進入充電狀態”之后還包括步驟S02、檢測接收端是否符合QI標準,如果接收端符合QI標準,則車載無線充電器直接進入充電狀態并執行步驟S1;如果接收端不符合QI標準,則車載無線充電器不啟動和/或車載無線充電器報告故障。
進一步的,所述溫度傳感器包括用于檢測充電線圈溫度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標定閾值包括與所述充電線圈的溫度變化值對應的第一標定閾值。
進一步的,所述溫度傳感器還包括用于檢測各個區域對應面板溫度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標定閾值還包括與所述面板的溫度變化值對應的第二標定閾值。
進一步的,步驟S1中,溫度傳感器每隔5-15秒檢測一次發射端各個區域的溫度。
進一步的,步驟S1中,溫度傳感器每隔10秒檢測一次發射端各個區域的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信維智能汽車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信維智能汽車互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931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