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組合防雷滅弧盤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6502.7 | 申請日: | 2020-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7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嬿蕾;張奇星;段小嬿;彭斐;楊倩穎;張清河;王巨豐;駱耀敬;黃萍;王國鋒;徐宇恒;龐智毅;金星;李心如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寧超伏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T1/02 | 分類號: | H01T1/02;H01T19/00 |
| 代理公司: | 南寧智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鄧世江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 防雷 滅弧盤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防雷滅弧盤,屬于架空線路防雷技術領域,包括滅弧盤體,所述滅弧盤體設置有若干個首尾相連的滅弧管,滅弧管由上至下以螺旋狀分布,滅弧管的長度也由上至下逐級遞增。本發明在滅弧盤上設置多個裙邊,增大了絕緣子的電弧爬距,避免電弧沿面閃絡;滅弧盤內滅弧管多重螺旋曲折結構能夠完全管控電弧路徑,實現對電弧閃絡路徑的強約束;滅弧盤具有滅弧功能,并且還設有并聯間隙,達到雙重滅弧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低壓系統防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組合防雷滅弧盤。
背景技術
在雷云聚集形成雷云與大地電位差時,總是在絕緣子處感應出極不均勻電場。研究表明,發生雷擊時各絕緣子不同片數間的電場強度分布也很不均勻,表現為絕緣子串的兩端絕緣子片的電場強度高、中間部位的電場強度低。由于首末兩端絕緣子電場強度大,絕緣子中間部位電場強度低,雷擊閃絡電弧首先出現在絕緣子串的首末兩端,然后從絕緣子串兩端向中間部位發展。
如今電力線路中廣泛采用的避雷器與并聯間隙主要是在雷擊發生時進行干預,傳統避雷器存在諸多缺點,例如:避雷器的散熱時間約為一分鐘,無法防護間隔時間為ms級的多重雷擊;防雷效果低下,存在熱擊穿、硬短路風險等。并聯間隙也存在諸多缺點,例如:(1)并聯間隙安裝需附加金具,安裝固定具有一定難度;(2)并聯間隙的絕緣配合按絕緣子串首尾兩片絕緣子最高擊穿電壓設計,由于局部放電首先出現在首末端,導致并聯間隙的絕緣配合比需要很低才行,這樣會降低線路的絕緣水平,絕緣配合導致輸電線路的絕緣強度下降,從而導致雷擊跳閘率升高;(3)普通并聯間隙電極多次被工頻續流電弧灼燒,導致間隙越燒越短,最終失效。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現提出一種組合防雷滅弧盤。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防雷滅弧盤,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技術問題。
一種組合防雷滅弧盤,包括滅弧盤體,所述滅弧盤體設置有若干個首尾相連的滅弧管,滅弧管由上至下以螺旋狀分布,滅弧管的長度也由上至下逐級遞增。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管包括引弧電極、滅弧管壁和接閃電極,所述引弧電極設置在滅弧管壁的一端內,所述接閃電極密封設置在滅弧管壁的另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管包括引弧電極、滅弧管壁和接閃電極,所述引弧電極設置在滅弧管壁的兩端,所述接閃電極設置在滅弧管壁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管通過設置接閃線相連,接閃線的一端與一個滅弧管的接閃電極連接,另一端與另一個滅弧管的引弧電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管通過設置接閃線相連,接閃線的一端與一個滅弧管前端的引弧電極連接,另一端與另一個滅弧管的引弧電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盤體上設置有裙邊,所述裙邊環繞固定在滅弧盤體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盤體設置在絕緣子串的兩端,上端的滅弧盤體上設置有上電極,下端的滅弧盤體上設置有下電極,所述上電極與下電極相對設置,且與絕緣子串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滅弧管壁由高強度耐高溫耐高壓的非導電材料制成,引弧電極設置為導電金屬環,并且導電金屬環的外側壁緊貼于滅弧管壁的內壁,接閃電極由導電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高強度耐高溫耐高壓的非導電材料使用合金陶瓷、稀土陶瓷、石墨烯-陶瓷復合材料、有機陶瓷、合成硅橡膠、有機絕緣材料、合金玻璃、稀土玻璃、石墨烯玻璃、有機玻璃中的任意一種。
滅弧管的內徑取值范圍為2.5-10mm,應用滅弧管的輸電線路電壓等級越高,滅弧管內徑適當越大。
若干個單管反沖傾斜排布,首尾相連構成多管反沖,空間結構類似螺旋狀,連接方式為:上一個反沖管的接閃組件與下一個反沖管的引弧組件相鄰,從而構成多段多管反沖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寧超伏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寧超伏電氣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650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