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慧城市網外運算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5522.2 | 申請日: | 2020-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53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邵澤華;向海堂;李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67/12 | 分類號: | H04L67/12;H04L67/10;G06Q50/26;G06Q50/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張超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慧 城市 外運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智慧城市網外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和傳感網絡平臺中的任意一個或多個平臺交互于一個或多個網外云平臺,且交互于網外云平臺的平臺通過網外云平臺進行網外運算;當交互于網外云平臺的平臺通過網外云平臺進行網外運算時,在交互于網外云平臺的平臺上建立用戶平臺A和對象平臺A,并在網外云平臺上建立服務平臺A、管理平臺A和傳感網絡平臺A。本發明還公開了智慧城市網外運算系統。本發明智慧城市網外運算方法及系統,使得在云平臺為智慧城市提供服務時,均可以采用統一的架構,并在統一的架構下使用相同的交互方式和通信協議,極大的簡化了云計算對智慧城市提供支持時的難度,有利大規模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慧城市技術,具體涉及智慧城市網外運算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智慧城市已經成為一種城市發展理念,受到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目前,100%的副省級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9%的縣級城市已經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累計參與的地市級城市數量達到300余個;智慧城市規劃投資達到3萬億,建設投資達到6千億元。比如深圳規劃投資485億,福州155億,濟南97億,西藏日喀則市33億,銀川21億元。同時,有1.2萬余家ICT廠商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系統集成三級資質以上企業7000余家,傳統CT廠商,像華為、中興,還包括互聯網企業BAT;有10余萬家輕應用、微服務商,提供了近740余萬款智慧城市相關的APP軟件。
隨著智慧城市技術的大規模展開,云計算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到智慧城市中為智慧城市提供大量的運算和儲存服務。然而目前由于云計算技術并不是專項服務于智慧城市的,使得云平臺在服務于智慧城市時,與智慧城市系統交互的架構種類繁雜,不利于統一化管理,阻礙了智慧城市體系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由于云計算技術并不是專項服務于智慧城市的,使得云平臺在服務于智慧城市時,與智慧城市系統交互的架構種類繁雜,不利于統一化管理,阻礙了智慧城市體系的發展,目的在于提供智慧城市網外運算方法及系統,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智慧城市網外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建立智慧城市物聯網;所述智慧城市物聯網包括依次交互的用戶平臺、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傳感網絡平臺和對象平臺;將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和傳感網絡平臺中的任意一個或多個平臺交互于一個或多個網外云平臺,且所述交互于網外云平臺的平臺通過網外云平臺進行網外運算;當交互于網外云平臺的平臺通過網外云平臺進行網外運算時,在交互于所述網外云平臺的平臺上建立用戶平臺A和對象平臺A,并在所述網外云平臺上建立服務平臺A、管理平臺A和傳感網絡平臺A;所述用戶平臺A、服務平臺A、管理平臺A、傳感網絡平臺A和對象平臺A依次交互,且所述傳感網絡平臺A感知接收所述對象平臺A的數據,并發送至所述管理平臺A;所述管理平臺A對所述對象平臺A的數據進行運算處理并通過所述服務平臺A發送至所述用戶平臺A。
本發明應用時,首先采用一種新型的物聯網結構,這種物聯網結構包括依次交互的用戶平臺、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傳感網絡平臺和對象平臺,智慧城市中的物聯網都是依賴于此種結構建立的,在這種結構關系中各個部分中功能和工作過程均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多做復述。發明人發現在這種結構體系下,用戶平臺和對象平臺作為接受服務和提供服務的客體對象,一般是不需要云計算服務的,所以發明人對其他三種平臺的云計算方式進行的特別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55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液體除草制劑及其應用
- 下一篇:任務調度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