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柔性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5400.3 | 申請日: | 2020-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34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波;單奇;后紅琪;廖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F9/30 | 分類號: | 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進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魏朋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柔性 顯示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一種柔性顯示裝置,包括第二支撐件,所述第二支撐件位于所述殼體內部,所述第二支撐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撐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至預設位置后,支撐所述擴展顯示屏;第一驅動組件,所述第一驅動組件位于所述殼體內部,且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支撐件沿垂直于所述顯示窗口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通過設置第二支撐件支撐擴展顯示屏,增強了對暴露于顯示窗口的柔性屏體的保護,提升了柔性屏體的平整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柔性顯示技術的發展,手機形態日益改變,人們既追求大的顯示面積,又希望獲得體積較小的便攜式顯示裝置,因此,柔性顯示屏應運而生。
目前,市場上相繼推出可擴展顯示的終端,在擴展顯示狀態下,部分收納于終端的殼體內的柔性顯示屏體被抽出,以形成擴展顯示屏,增加整個顯示面積。但是,當擴展顯示屏被抽出后,擴展顯示屏與抽拉件之間會形成臺階錯層,不利于屏體保護,且暴露于用戶視野的屏體平整度不佳。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裝置,能夠在柔性顯示裝置的擴展顯示狀態下,通過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共同支撐位于顯示窗口的屏體,增強了對柔性屏體的保護,并提升了柔性屏體的平整度。
本申請提供一種柔性顯示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殼基體和第一支撐件,所述第一支撐件設置于所述殼基體外側,所述殼基體與所述第一支撐件配合形成顯示窗口,且所述第一支撐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對于所述殼基體滑動;柔性顯示屏,所述柔性顯示屏可部分暴露于所述顯示窗口,未暴露的所述柔性顯示屏可形變的設置于所述殼體內部,所述柔性顯示屏包括常設顯示屏和擴展顯示屏,所述常設顯示屏背離出光面的一側與所述第一支撐件固定連接;第二支撐件,所述第二支撐件位于所述殼體內部,所述第二支撐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撐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至預設位置后,支撐所述擴展顯示屏;第一驅動組件,所述第一驅動組件位于所述殼體內部,且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支撐件沿垂直于所述顯示窗口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第一驅動件與第一傳動件,所述第一傳動件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件遠離所述顯示窗口的一側,所述第一驅動件固定于所述殼體內部,所述第一驅動件與所述第一傳動件活動配合驅動所述第二支撐件沿垂直于所述顯示窗口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件包括第一電機與第一齒輪,所述第一傳動件包括第一齒條,所述第一電機驅動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活動配合;
優選地,所述第一齒條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件遠離所述顯示窗口的一側表面上。
其中,還包括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一控制模塊,所述第一支撐件背離所述常設顯示屏的一側表面包括定位標記,所述第一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所述定位標記是否到達預設位置,并在所述定位標記到達預設位置后,發送第一檢測信號,所述第一控制模塊用于響應于所述第一檢測信號,控制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二支撐件靠近所述顯示窗口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件還包括速度傳感器,所述速度傳感器用于在檢測到所述電機轉速低于預設值后,發出傳感信號,所述第一控制模塊還用于響應于所述傳感信號,控制所述第一驅動件停止工作。
其中,還包括第二檢測模塊和第二控制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暴露于所述顯示窗口的所述柔性顯示屏上是否具有預設操作,并在檢測到所述預設操作后,發送第二檢測信號;所述第二控制模塊用于響應于所述第二檢測信號發出第二控制信號,控制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二支撐件遠離所述顯示窗口移動。
其中,還包括計時模塊,所述計時模塊響應于所述第二控制信號開始計時,并在預設時長后發送停止信號,所述第二控制模塊響應于所述停止信號,控制所述第一驅動件停止工作。
其中,還包括導向卷軸,所述柔性顯示屏的導向端123繞曲于所述導向卷軸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54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