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裂隙巖體巨型洞室的導洞勘察結構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4999.9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50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賀維國;宋超業;楊志斌;王星;陳翰;呂書清;李兆龍;范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7/00 | 分類號: | E21F17/00;E21F17/18;E21D11/18;E21D9/14;E21D9/00;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裂隙 巨型 勘察 結構 方法 | ||
1.一種裂隙巖體巨型洞室的導洞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進行巨型洞室開挖支護預設計;將巨型洞室分區分序,包括中導洞、左邊導洞、右邊導洞、導洞支護和預留巖柱,其中:中導洞位于待開挖巨型洞室的中部拱頂,形狀為直墻拱形,拱部形狀利用巨型洞室拱部開挖輪廓線;左邊導洞和右邊導洞位于巨型洞室的兩側拱腳,與中導洞呈品字形布置,邊墻和拱部形狀利用巨型洞室開挖輪廓線;中導洞和所述左邊導洞、右邊導洞之間為預留巖柱;通過中導洞和兩側邊導洞的三個導洞即可確定整個巨型洞室內裂隙分布等地質結構體情況;
步驟二,進行中導洞開挖,導洞內部設置導洞支護,拱部支護利用巨型洞室的拱部支護;
步驟三,中導洞揭露出巖體裂隙時,現場記錄裂隙位置、規模、產狀、性質,綜合地質分析后,初步推測出整個巨型洞室范圍內地質條件和裂隙分布情況;
步驟四,進行左邊導洞和右邊導洞開挖,導洞內部設置導洞支護,拱部支護利用巨型洞室的拱部支護;
步驟五,左邊導洞和右邊導洞開挖過程中,現場記錄揭露出的裂隙位置、規模、產狀、性質,并與中導洞記錄情況比對;通過三個導洞揭露出的裂隙產狀形態,連線確定整個巨型洞室內裂隙分布等地質結構體情況;
步驟六,根據導洞實際開挖揭露的地質情況綜合分析裂隙位置、規模、產狀、性質后,進行巖土工程評價,提供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巖體分界和巖體完整性情況;通過采用能夠模擬裂隙巖體性質的離散元計算軟件進行數值模擬,對開挖后的洞室進行洞室應力變形模擬研究,指出洞室可能出現的塑性區及大變形部位,從而指導和調整確定巨型洞室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案;利用前述三個導洞連線確定的裂隙結構面分布情況,綜合分析已揭露裂隙結構面在巨型洞室范圍內的空間位置組合關系,找出不利裂隙結構面,提前對預留巖柱中的破碎塊體進行加固;
步驟七,根據調整后的參數開挖預留巖柱,形成整個巨型洞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巖體巨型洞室的導洞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現場記錄后對中導洞進行支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巖體巨型洞室的導洞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四中,左邊導洞和右邊導洞開挖滯后中導洞開挖掌子面20m以上,導洞開挖采用弱爆破、短進尺,保護預留巖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巖體巨型洞室的導洞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五中,現場記錄后對左邊導洞和右邊導洞進行支護。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裂隙巖體巨型洞室的導洞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導洞支護采用錨桿或錨索聯合噴射混凝土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4999.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