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3684.2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79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宋鑫;王敏;馬天鷹;冉天飛;周媛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16 | 分類號: | A61B17/16;A61B17/3205 |
| 代理公司: | 重慶樂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崔雷 |
| 地址: | 400037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髖臼骨贅 電動 切除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所述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包括驅動器、工作桿、鋸片和貼合杯,所述貼合杯內設有定位槽,工作桿的下端插入定位槽進行定位,所述工作桿與驅動器固定,所述鋸片套設在工作桿上可在工作桿上移動,所述鋸片通過鎖緊裝置鎖緊定位,鋸片的下端面與貼合杯的上端面貼合,所述驅動器驅動工作桿往復轉動,工作桿帶動鋸片來回擺動切割骨贅。本發明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能保障切口平整,可有效避免過大過深,確保不會切多,使用時無需刻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髖臼骨贅切除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越來越多,髖關節置換為解決髖關節疼痛等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全髖關節置換是臨床中常見的手術,在嚴重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尤其是伴有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中,髖臼周圍常伴有嚴重骨贅形成,小心清除這些骨贅是手術的重要步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
傳統的清理方式常為:用骨刀或擺鋸垂直髖臼骨贅間斷多段刻槽,再用骨刀鏟除或咬骨鉗咬除已刻槽分隔的增生骨贅。這些方法極易造成髖臼劈裂,髖臼完整性破壞,導致髖臼杯假體不能很好壓配固定,手術失敗,術后假體松動的風險增加;如果醫生經驗不足,還容易造成骨贅切除過多,最后髖臼杯假體覆蓋不全,增加假體松動的風險;若力度操作把握不當,易因擺動幅度過大過深,會造成髖臼前后壁的外側軟組織嚴重受損,甚至損傷后方坐骨神經可能。另外這些方法切除髖臼邊緣往往高低不平整,需再次打磨修整髖臼緣;由于術中反復多次刻槽,增加手術工作量,延長手術時間,增加了手術感染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保持平整度的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所述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包括驅動器、工作桿、鋸片和貼合杯,所述貼合杯內設有定位槽,工作桿的下端插入定位槽進行定位,所述工作桿與驅動器固定,所述鋸片套設在工作桿上可在工作桿上移動,所述鋸片通過鎖緊裝置鎖緊定位,鋸片的下端面與貼合杯的上端面貼合,所述驅動器驅動工作桿往復轉動,工作桿帶動鋸片來回擺動切割骨贅。
進一步的,所述貼合杯的底部中心同軸設有環形凸起部,所述定位槽設在環形凸起部上并與環形凸起部同軸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桿的下端設有圓球,圓球插入定位槽。
進一步的,所述鋸片的末端設有套筒,套筒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工作桿穿設在第一通孔內,所述鎖緊裝置設在第二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鋸片的前端設有刻度。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裝置為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鋸片擺動的角度在0°—20°之間。
本發明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利用驅動器驅動工作桿往復轉動,電動鋸片擺動切割骨贅,切割時鋸片貼于臼底貼合杯的上緣轉動,同時工作桿的下端插設在凹槽內,工作桿不會移動,從而穩定了鋸片的工作位置,保證了切割的平整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髖臼骨贅電動切除器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1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1中C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36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