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濃度水煤漿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3363.2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94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珍喜;劉劍鋒;鄭文國;王偉鋒;王偉聰;楊正興;朱旭東;王維;夏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L1/32 | 分類號: | C10L1/32;F23K1/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原創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東峰;黃一敏 |
| 地址: | 362712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濃度 水煤漿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煤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濃度水煤漿的生產方法,具體的生產方法包括對原料煤進行破碎,得到干煤粉,將干煤粉與水和電解質鹽利用攪拌設備在慢速下共混,再對共混后的混合液予以靜置篩分,分別得到液體的第一漿料和不溶于其中的難溶料,對S2中篩分后得到的難溶料進行脫水提質等操作步驟;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制造成本較為低廉并充分適用于不同種類的原料煤,通過對煤料進行初共混以及靜置篩分后對難溶料再予以細磨并配合添加劑共混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填充煤料顆粒的間隙從而提高漿液的總體濃度,生產得到的水煤漿產物穩定性好,滿足了水煤漿生產過程連續、低能耗和穩定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濃度水煤漿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水煤漿是由大約65%的煤、34%的水和1%的添加劑通過物理加工得到的一種低污染、高效率、可管道輸送的代油煤基流體燃料,它改變了煤的傳統燃燒方式,顯示出了巨大的環保節能優勢,尤其是近幾年來,采用廢物資源化的技術路線后,研制成功的環保水煤漿,可以在不增加費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水煤漿的環保效益,在我國豐富煤炭資源的保障下,水煤漿也已成為替代油、氣等能源的最基礎、最經濟的潔凈能源。
煤的優化粒度級配是決定水煤漿質量的重要因素,優化粒度級配制備高濃度水煤漿技術的核心是制備細水煤漿,現有技術中的水煤漿由于制備方法的不足,例如為了提升水煤漿漿液的濃度,對煤料進行反復分級篩選研磨,從而導致制備成本較高,同時普通水煤漿的穩定性以及分散性均不夠理想,使得漿液在長時間靜置存在的過程中容易導致漿液表面發生析水分層以及漿液內部產生沉淀的現象。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濃度水煤漿的生產方法,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制造成本較為低廉,并充分適用于不同種類的原料煤,通過該方法所生產得到的水煤漿產物穩定性好,滿足了水煤漿生產過程連續、低能耗和穩定的需求。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高濃度水煤漿的生產方法,具體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對原料煤進行破碎,得到干煤粉;
S2:將干煤粉與水和電解質鹽利用攪拌設備在慢速下共混,再對共混后的混合液予以靜置篩分,分別得到液體的第一漿料和不溶于其中的難溶料;
S3:對S2中篩分后得到的難溶料進行脫水提質,得到干燥的粉料,并對粉料進行細研磨,再將細研磨后的粉料與化學添加劑利用二維粉末混合機進行捏混處理;
S4:對S2中獲得的第一漿料中加入膠合劑和水,在均勻攪拌混合后得到第二漿料;
S5:將S3中捏混后得到的粉料加入到S4中獲得的第二漿料,利用攪拌設備高速混合40~50min后得到水煤漿。
優選的,S1中令原料煤破碎后得到的干煤粉的粒徑為小于15mm。
優選的,S2中采用立式攪拌機在40~60r/min的轉速下對混料持續攪拌15~20min,對混料靜置分層的時間為30~50min。
優選的,S2中干煤粉、水和電解質鹽三種組分添加的質量比為(30~35):(6~8):(0.1~0.2),S4中水和膠合劑添加的質量比分別為第一漿液總質量的15%和1%。
優選的,S3中對物料進行脫水提質的方式采用機械力脫水。
優選的,S3中令細磨處理后的粉料粒徑小于0.5mm,其中化學添加劑的加入量為細磨后粉料重量比的6%。
優選的,其中化學添加劑為六偏磷酸鈉、聚乙二醇200和乙撐基雙硬脂酰胺按3:1:2比例配置而成的混合物。
優選的,其中電解質鹽選用一種或多種強電解質鹽的混合物,其中膠合劑選用亞克西膠、刺槐豆膠、淀粉磷酸鈉、聚丙烯酸鈉、聚氧乙烯其中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33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