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組合式電連接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3334.6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80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應偉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摯行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04 | 分類號: | H01R13/04;H01R13/1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558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連接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組合式電連接器,包括組合式插孔1及組合式插針2,所述插孔1包括分體制造的第一部分3和第二部分4,所述插針2包括分體制造的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所述插針2的第一部分5在連接器連接時插入所述插孔1的第一部分3;所述插孔的第二部分4和所述插針的第二部分6的尾部結構9,用于連接外部電路的電纜和銅排等。所述插孔1的第二部分4和所述插針第二部分6具有連接配合部7與插孔第一部分3和插針第一部分5的連接配合部8配合安裝,實現插孔1和插針2的分別組合式安裝。所述分體組合的插針插孔結構,使得面對多樣化需求時可以自由組合出滿足要求的方案,實現個體部件的規模經濟化以及質量管理的精益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連接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組合式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目前大電流電連接器中常用的插孔接觸件有冠簧插孔和扭簧插孔。接觸件除了傳輸能力決定了電連接器的載流能力和熱穩定性之外,接觸件的魯棒性和耐久性更決定了電連接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CN104538807A公開了一種冠簧插孔接觸件,為了解決冠簧容易發生軸向和徑向竄動,導致電流傳輸不穩定的問題,采用壓圈或引腳對簧片的一端或兩端過盈配合固定。所述壓圈在現有應用中,需裝入加工的套筒配合使用。CN206116698U公開了一種新型插孔件,所述插孔件需要在套筒中部開設卡槽,然后將卡環卡持在該卡槽內即可實現插孔件的精確限位,節省了部分插孔件的加工原材料。但上述這兩種方式采用接觸件需要裝入套筒使用,且套筒需容納接觸件的絕大多數整體,材料成本較高;同時,該套筒容納接觸件及容納電纜的結構部分存在于一個整體零件中,本體后部的電纜連接部尺寸種類繁多,造成物料管理的極大繁雜,進一步影響了生產有效性、質量一致性以及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同時一體式的套筒結構由于其尾部和電纜多采用固定式連接,在插孔損壞或性能下降時無法進行單獨更換,往往需連接線纜同步更換極大的增加了運營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大電流的連接器,以解決現有簧片式大電流連接器高成本及結構復雜,質量一致性差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連接器的組合式插孔,所述插孔包括分體制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用于與插針構成電連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連接配合部;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連接配合部,所述第一連接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配合部配合,以實現所述插孔的組合式安裝;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具有尾部結構,用于連接外部電纜和/或銅排。
一種電連接器的組合式插針,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針包括分體制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用于與插孔構成電連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連接配合部;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連接配合部,所述第一連接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配合部配合,以實現所述插針的組合式安裝;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具有尾部結構,用于連接外部電纜和/或銅排。所述插針和插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有多種形式結構,可自由組合以滿足不同尺寸的插針連接,線纜連接以及銅排連接等方式的應用。優選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裝配組合結構設有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可與所述第二部分的裝備組合結構設有的階梯孔狀結構形成過盈的裝配連接,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上設有微小突出的沿第一部分軸向的筋,所述沿第一部分軸向筋可以加強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連接的可靠性,并減少裝配阻力。所述組合式的插針插孔設計可以大幅度的減少連接器在多種應用場景下的物料數量,降低了生產及管理成本;并且單一部件可得到更大的規模化應用,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一致性。同時,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裝配組合結構設有的彈性部件,可以使得兩部分的連接裝配極為簡單,可更好的適應與自動化生產;在運營維護中也可以在不影響第二部分與電纜、銅排連接的情況下實現接觸部件的快速更新維護,極大的降低了運營維護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摯行電子(蘇州)有限公司,未經摯行電子(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33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