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組件渲染方法及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2445.5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86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8 |
| 發明(設計)人: | 紀貴;李丹;徐可飛;張興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8/38 | 分類號: | G06F8/38;G06F9/4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陽;臧建明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件 渲染 方法 設備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組件渲染方法及設備,該方法在接收到待處理組件對應的窗口尺寸發生變化的通知后,通過確定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如果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為中間渲染狀態,則停止對待處理組件的渲染,消除自適應過程中的中間態渲染,從而,在自適應組件量多、渲染頻率快的場景下,實現組件自適應的同時,保證了自適應組件的渲染效率,提高用戶體驗,滿足要求。而且,如果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為最終渲染狀態,則調用待處理組件的回調函數對待處理組件進行自適應渲染,這里,上述回調函數為窗口尺寸變化之后待處理組件需要執行的函數,能夠進行精細粒度渲染,進而,在對自適應組件尺寸精細粒度要求較高的場景下,滿足對組件自適應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組件渲染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組件(Component)一般指可復用的數據對象,其能夠完成某種功能并可以對外提供數據接口以使用該功能。通常可以將一些訪問頻率較高的數據對象作為組件。例如,可以將一個輸入框作為一個組件,或者,可以將一個按鈕作為一個組件,又或者,可以將一個復選框和一個文本框的組合作為一個組件。渲染(Render)一般指將數據對象轉變為可視對象的過程。對組件進行渲染,可以指基于該組件的樣式數據生成該組件的樣式,以將該組件轉變為可視對象的過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用戶越來越多地通過應用程序客戶端瀏覽或購買商品。例如,通過移動智能電話安裝的應用程序客戶端瀏覽或購買商品。應用程序客戶端一般可以包括多個界面(User?Interface,簡稱UI)。每個界面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組件。用戶通過與一個或多個組件進行交互,可以對該界面中的商品進行操作。例如,界面可以包括按鈕組件,用戶通過點擊該按鈕組件,可以購買該界面中的商品。在生成界面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對該界面中的組件進行自適應渲染。頁面組件自適應是指頁面組件內容能夠自動適應窗口大小。
為了實現組件自適應,通常基于窗口縮放事件監聽技術實現組件自適應。現有使用窗口縮放事件監聽技術,需要根據觸發事件實時計算窗口尺寸來確定組件的尺寸并進行重新渲染,在用戶連續進行窗口縮放的場景下,由于resize事件會以較高的速率觸發,該方案會進行組件的實時連續渲染,導致頁面的渲染效率過低,隨著自適應組件數增多、渲染頻率加快,容易出現頁面僵死崩潰問題,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組件渲染方法及設備,以克服現有基于窗口縮放事件監聽技術實現組件自適應,在自適應組件量多、渲染頻率快的場景下,用戶感知差,也難以滿足要求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組件渲染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待處理組件對應的窗口尺寸發生變化的通知,則確定所述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
若所述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為中間渲染狀態,則停止對所述待處理組件的渲染;
若所述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為最終渲染狀態,則調用所述待處理組件的回調函數對所述待處理組件進行自適應渲染,其中,所述回調函數為窗口尺寸變化之后所述待處理組件需要執行的函數。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確定所述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包括:
獲取所述待處理組件的渲染策略標識位,所述渲染策略標識位用于表示組件是否需要渲染的信息;
若所述待處理組件的渲染策略標識位表示第一預設信息,則確定所述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為所述最終渲染狀態;
若所述待處理組件的渲染策略標識位表示第二預設信息,則確定所述待處理組件的當前渲染狀態為所述中間渲染狀態,其中,所述第二預設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信息不同。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上述的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待處理組件加載時,接收所述待處理組件寫入注冊接口對象的所述回調函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24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