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圈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1409.7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8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康鳳新;楊詢昌;馮守濤;王學鵬;蔣書杰;趙季初;何劍平;顏翠翠;劉志濤;張平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 |
| 主分類號: | G01V9/02 | 分類號: | G01V9/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誠智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韓百翠 |
| 地址: | 253015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砂巖 熱水 富集 圈定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圈定方法。本發明方法以古沉積相為理論基礎,先找出沉積盆地內基巖的坳陷區和隆起區地質構造單元,再找出松散沉積物厚度在1500m以上且有砂礫巖分布的區域就是古沉積相古河道帶分布區。古河道帶中軸線兩側5000~20000m(上游中軸線兩側約5000~10000m、下游中軸線兩側10000~20000m)范圍就是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其中,砂礫巖埋藏淺一端為古河道帶上游,埋藏深一端為下游。本發明方法進一步縮小了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的目標范圍,節省了以往勘查靶區不明確的物探、鉆探等勘查費用,提高了砂巖熱儲地熱水的勘查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質勘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圈定方法。
背景技術
地熱資源是能夠經濟地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溫泉、通過熱泵技術開采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通過人工鉆井直接開采利用的地熱流體及干熱巖體中的地熱資源。
其中,地熱水屬于地熱流體,可應用于發電、供暖、洗浴、醫療保健、休閑度假、養殖、農業溫室種植和灌溉等領域,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在社會、經濟及環境效益。
砂巖熱儲地下水埋藏較深,現有勘查技術多是通過在分析區域地熱地質資料基礎上,通過物探、鉆探等勘查手段,來探測沉積盆地一定埋深范圍(目前多為1000~2000m)內的含水層,因為在大型沉積盆地地溫梯度一般在3℃/100m左右,只要探測到埋深1000~2000m的含水層,就能獲得40~75℃的地下熱水。
雖然砂巖熱儲分布較廣,但是地熱水富集區并不是普遍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構造條件和沉積環境下呈帶狀或掃帚狀展布的。所以地熱水富集區分布范圍較小、勘查難度大,現有勘查技術往往花費大量的物探、鉆探等勘查費用才能真正圈定出一個地熱水相對富集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圈定方法,該方法以古沉積相為理論基礎,僅憑對區域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的研判,就可以簡單、快速找出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的有利靶區,以解決現有勘查技術方法尋找地熱水費用投入大、效率較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方法以古沉積相為理論基礎,通過先找出沉積盆地內基巖的坳(凹)陷區和隆(凸)起區地質構造單元,再找出松散沉積物厚度在1500m以上且有砂礫巖分布的區域就是古沉積相的古河道帶分布區。古河道帶中軸線兩側約5000~20000m(上游兩側5000~10000m、下游兩側10000~20000m)分布區,就是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的有利靶區(砂礫巖頂板埋藏淺一端為上古河道帶上游)。根據抽水試驗資料,這個區域的地熱水單井涌水量明顯偏大(大于80m3/h)。具體地,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首先獲得選定的沉積盆地內的區域地質資料,區分出基巖的坳陷區和隆起區;
(2)然后找出地表以下松散沉積物厚度在1500m以上且有砂礫巖分布的區域,就是古沉積相的古河道帶分布區;畫出該區域的長軸線,即為古河道帶的中軸線,砂礫巖埋藏淺一端為上游,埋藏深一端為下游;
(3)以古河道帶中軸線兩側5000~20000m(上游兩側5000~10000m、下游兩側10000~20000m)范圍,即是砂巖熱儲地熱水富集區。
其中,所述區域地質資料一般從現有石油、煤田、地礦等地質勘查部門直接獲得,通過現有石油、煤田、地礦等部門的勘查資料,可以基本確定出坳(凹)陷區、隆(凸)起區及砂礫巖分布區;還可以收集近幾年新的地質成果資料,提高坳(凹)陷區、隆(凸)起區及砂礫巖分布區精度。
所述古河道帶是在發育巨厚松散沉積物的山前坳陷部位形成的,所述坳陷部位在巨厚松散沉積物的地層壓力下壓實排水,且有砂礫巖分布。所述砂礫巖埋藏深度不低于1000m,厚度大于50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未經山東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140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