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相似文本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0701.7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00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悅;張吉豫;鄧矜婷;熊丙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6/33 | 分類號: | G06F16/33;G06F40/205;G06N3/0464;G06N3/044;G06Q50/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冀志華 |
| 地址: | 100872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相似 文本 案件 繁簡 分流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相似文本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建立數據庫,并在數據庫中儲存樣本案件的文本信息;2)獲取待分流案件的文本信息,并與數據庫中的各樣本案件進行相似度分析,得到待分流案件的相似度比例值;3)根據得到的相似度比例值以及預設的相似度比例閾值,對待分流案件進行分流。本發明提供的基于相似文本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解決了案件繁簡分流中存在的繁簡程度無法量化、繁簡劃分標準不固定、繁簡分類無法適應現實需要等難點,可以廣泛應用于案件分流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分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相似文本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受人口基數的影響,全國各級法院面臨的審判工作壓力越來越嚴重,“案多人少”的矛盾將持續加劇。通常,一個案件應當由三位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根據三位法官各自的意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最終的判決結果,以此來保證判決結果的正確性。為了緩解“案多人少”的現實狀況,盡可能保證所有案件都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我國法律規定了由一位法官獨自審理的案件審理程序,即“簡易程序”。這是一種效率至上、兼顧公平的方法,它的邏輯是,如果一個案件的事實清楚簡單,那么沒有必要投入三位法官進行審理,因為這三位法官的意見極有可能完全一致,沒有差別。簡易程序的出現有效緩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但對于什么樣的案件應當使用簡易程序、什么樣的案件應當使用普通程序,以及如何從大量的新收案件中區分這兩類案件,目前都存在問題和困難。
通常將應當使用簡易程序的案件稱為“簡案”,應當使用普通程序的案件稱為“繁案”,因此,“繁案”不一定是案情復雜、重大的案件,它只是作為“簡案”的對稱,也包括一些案情比較普通、但達不到使用簡易程序的標準的案件。
案件繁簡分流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傳統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采用人工識別的方式,由立案庭法官根據經驗推斷,很難保證科學性。其次,案件的繁簡本質上不是兩個類別,而是一個尺度。也就是說,繁簡應當是一個程度,需要以科學的方式進行量化,而不是直接貼上繁、簡的標簽。如何對案件的繁簡程度進行量化,目前沒有合理的方法。最后,現實中需要繁簡分流的案件越來越多,繁簡分流的最終目的是減輕法官的工作負擔,但是如果把繁簡分流也交給法官來做,那么繁簡分流本身也將成為一項工作負擔,再實行繁簡分流則毫無意義。這些問題和困難制約著繁簡分流的現實落地。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相似文本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旨在解決案件繁簡分流中存在的繁簡程度無法量化、繁簡劃分標準不固定、繁簡分類無法適應現實需要等難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相似文本的案件繁簡分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建立數據庫,并在數據庫中儲存樣本案件的文本信息;2)獲取待分流案件的文本信息,并與數據庫中的各樣本案件進行相似度分析,得到待分流案件的相似度比例值;3)根據得到的相似度比例值以及預設的相似度比例閾值,對待分流案件進行繁簡分流。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獲取待分流案件的文本信息,并與數據庫中的各樣本案件進行相似度分析,得到待分流案件的相似度比例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2.1)獲取待分流案件的文本信息,并與數據庫中的任一樣本案件進行比較,計算待分流案件與該樣本案件的文本相似度;2.2)設定相似度閾值,若待分流案件與該樣本案件的文本相似度不小于相似度閾值,則認為該樣本案件為待分流案件的相似文本案件;2.3)重復步驟2.1)~2.2),判斷數據庫中所有樣本案件是否為待分流案件的相似文本案件,得到所有樣本案件中的相似文本案件的數量;2.4)計算相似文本案件在所有樣本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作為待分流案件的相似度比例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大學,未經中國人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07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