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及其建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0506.4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41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何勇;賀瑞;肖鯤;余波;萬增勇;楊關;馮仁德;張朋朋;劉超;伍鑫元;歐智星;李鳴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00 | 分類號: | E02D3/00;E02D3/0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 |
| 地址: | 61002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水量 黏土 置換 填方 地基 及其 建造 方法 | ||
1.一種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天然含水量在45%以上的高含水量黏土為基礎填料并以硬質骨料為置換料,采用強夯置換法分層進行加固施工并且由下至上逐層建造獲得填方地基,其中,在每層加固施工之前一次性地將高含水量黏土直接堆填至該層的預定虛鋪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造方法還包括在每層加固施工之前在已堆填高含水量黏土上鋪設車輛走行輔助層的步驟,其中,所述已堆填高含水量黏土的厚度與車輛走行輔助層的厚度之和等于或略大于該層的預定虛鋪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走行輔助層由硬質骨料鋪成,所述車輛走行輔助層的厚度為0.6~0.8m,所述硬質骨料為塊石、碎石、礦渣、鋼渣或工業廢渣中的至少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層加固施工過程中,所述強夯置換法包括先后進行的點夯施工和滿夯施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點夯施工前預先布置并標記多行夯點,每行夯點中相鄰夯點之間的間距設置為3~5m,控制相隔兩行的夯點布置方式一致,同時控制相鄰兩行的夯點交錯布置并使相鄰兩行夯點中的任意三個相鄰夯點之間呈正三角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點夯施工時,控制點夯能級為2000~4000kN·m,選擇直徑為2~3m的夯錘,在每個夯點的點夯過程中起錘困難或夯坑較深時填入硬質骨料,每次置換料填至夯坑深度的1/3~1/2后繼續夯擊,如此反復直至達到停夯收錘標準,其中,停夯收錘標準為:單點擊數≥13擊,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150mm且累計夯沉量≥4.6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點夯施工時,先進行隔行夯點中各夯點的施工,隨后將得到的各夯坑推平;再進行剩余行夯點中各夯點的施工,隨后將得到的各夯坑推平獲得平整基面并完成點夯施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滿夯施工時,控制滿夯能級為1000~2000kN·m,每點3~5擊并采用夯印搭接1/3~1/4錘徑的方式逐行進行夯擊獲得填方地基并完成滿夯施工。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高含水量黏土裝車運至待填方場地后卸車,卸車時將高含水量黏土連續堆放并進行簡單整平,隨后在其上鋪設車輛走行輔助層;在每層填方地基處理驗收合格之后建造上層填方地基,直至按照強夯置換分層設計達到預定設計標高。
10.一種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高含水量黏土強夯置換填方地基的建造方法建造獲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050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