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0305.4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4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顧勇濤;李寧;王定;李熠杰;岳海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亨睿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02 | 分類號: | B32B27/02;B32B27/36;B32B27/32;B32B27/12;B32B9/00;B32B9/06;B32B29/00;B32B33/00;B32B7/06;B32B37/00;C08L63/00;C08K3/34;C08J5/18;B60R13/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誠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曹孝陳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噴漆 表面 裝飾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所述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涂布成膜的:表面層、中間層和貼膜層;所述中間層為樹脂膜,所述樹脂膜是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環氧樹脂55%?65%;固化劑20%?30%;高嶺土5%?15%;色粉0.1%?10%。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能夠改善碳纖維復合材料素材的外觀質量,同時減少后續噴漆工時,提高成品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輕量化發展的需求,碳纖維作為一種新型的“輕質、高強、可設計性強”的材料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并且在汽車制造領域得到了大規模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憑借其高品質的外觀被廣泛用于制備汽車外飾件。然而,由于原材料成本價高、成型工藝各有優劣導致最終制件的外觀質量參差不齊。目前對于碳纖維汽車外飾件,使用最多的原材料是預浸料,通常如果對碳纖維制件外觀質量要求高則采用熱壓罐成型工藝;如果對外觀質量要求一般,則可采用非熱壓罐成型工藝,如:模壓、真空袋壓等工藝。但無論哪種成型工藝,難免在脫模后的制件上出現一些外觀缺陷,如:氣泡、針孔、刮痕、表面凹陷、貧脂、富脂等表面常見缺陷。當前處理以上缺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辦法:
(1)露碳纖維紋理的外飾件:此種情況對碳纖維外觀質量要求最高。處理以上缺陷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手工打磨補透明環氧樹脂的方法實現。針對細微的外觀缺陷,該方法能高效能的解決問題;但對于面積較大、較嚴重的外觀缺陷,手工打磨存在打磨不到位、耗費工時的弊端;機器打磨存在打磨過度的問題;
(2)非露紋理外飾件:針對噴色漆的碳纖維外飾件,雖對碳纖維素材的外觀質量要求不高。但是和露紋理的外觀件一樣,均存在素材外觀缺陷打磨不到位和過度打磨的問題。
無論是碳纖維素材外觀缺陷打磨不到位還是打磨過度,在實際生產中最終都是通過后續均需要通過后端工藝解決,給噴漆工序增加了成本、同時也對成品的外觀質量造成了影響。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市場上急需一種在素材階段能有效改善碳纖維復合材料外飾噴漆件表面缺陷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能夠改善碳纖維復合材料素材的外觀質量,同時減少后續噴漆工時,提高成品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涂布成膜的:表面層、中間層和貼膜層;所述中間層為樹脂膜,所述樹脂膜是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環氧樹脂 55%-65%;
固化劑 20%-30%;
高嶺土 5%-15%;
色粉 0.1%-10%。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表面層和所述貼膜層的材料為離型紙、PE膜、聚酯氈、短切纖維氈、帶有色彩紋理的提花織物或功能性涂層。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當所述表面層的材料為聚酯氈時,所述貼膜層的材料為PE膜。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當所述表面層的材料為離型紙時,所述貼膜層的材料為碳纖維氈。
還提供一種汽車外飾噴漆件表面裝飾膜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00)原材料的選擇和制備:選擇合適的材料做為表面裝飾膜的表面層和貼膜層,并根據上述配比制備中間層的樹脂膜;
(200)上料:將選取的表面層和貼膜層分別放置在對應的兩個放卷輥上,將制備的樹脂膜放置在對應的涂膜輥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亨睿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亨睿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03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