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裝配式曲面造型仿木格柵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9631.3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6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舉光;張玉良;闞濤;師宇輝;胡紅勝;劉太雷;黃榮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螳螂精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9/02 | 分類號: | E04F19/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瑞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王國華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配式 曲面 造型 格柵 安裝 結構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式曲面造型仿木格柵安裝結構,首先設置了骨架和飾面條,骨架包括頂部安裝座、底部安裝座和至少兩根連接柱,底部安裝座固定安裝于地面上,頂部安裝座固定安裝于天花板上,連接柱的底端卡接于底部安裝座內,連接柱的頂端卡接于頂部安裝座內,飾面條連接于相鄰的兩根連接柱之間,且飾面條由多根連接條卡接而成。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方法。本發明相較于現有技術提高了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效率且便于拆卸,形成了裝配式的安裝結構,降低了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難度,為工作人員的現場施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裝配式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裝配式曲面造型仿木格柵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的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酒店、會所、售樓處中,越來越多的各類造型被運用來體現藝術審美,讓人們來感受所要表達的文化意境,達到整體的美學效果,“木柱花格”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象征,在這類場所中出現的概率越來越多,而傳統的放線、施工工藝已經無法滿足這類造型的施工要求。
一些大型仿木柵格造型的弧度較大,呈網格狀態下不便于施工拼接處理,因此需要對仿木柵格的造型進行合理分割,現場再進行拼接安裝,進而為施工提供便利。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式曲面造型仿木格柵安裝結構,相較于現有技術提高了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效率且便于拆卸,降低了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難度,為工作人員的現場施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式曲面造型仿木格柵安裝結構,首先設置了骨架和飾面條,骨架包括頂部安裝座、底部安裝座和至少兩根連接柱,底部安裝座固定安裝于地面上,頂部安裝座固定安裝于天花板上,連接柱的底端卡接于底部安裝座內,連接柱的頂端卡接于頂部安裝座內,飾面條連接于相鄰的兩根連接柱之間,且飾面條由多根連接條卡接而成。
進一步地,底部安裝座的相對兩端各開設有一個第一卡槽,頂部安裝座的相對兩端各開設有一個第二卡槽,連接柱的底端卡接于第一卡槽內,連接柱的頂端卡接于第二卡槽內。
進一步地,底部安裝座的相對兩端各連接有一個第一頂緊部件,頂部安裝座的相對兩端各連接有一個第二頂緊部件,第一頂緊部件將連接柱的底端頂緊于第一卡槽內,第二頂緊部件將連接柱的頂端頂緊于第二卡槽內。
進一步地,第一頂緊部件卡接于第一卡槽內,第二頂緊部件卡接于第二卡槽內。
進一步地,第一頂緊部件通過螺釘固定于第一卡槽內,第二頂緊部件通過螺釘固定于第二卡槽內。
進一步地,第一頂緊部件和第二頂緊部件皆為卡塊。
進一步地,飾面條包括第一連接條、第二連接條和第三連接條,第一連接條、第二連接條和第三連接條相互卡接。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條的端部設置有卡接頭或第三卡槽,第二連接條的端部設置有卡接頭或第三卡槽,第三連接條的端部設置有卡接頭或第三卡槽。
進一步地,飾面條、頂部安裝座和底部安裝座皆為弧形狀。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仿木柵格造型的安裝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將底部安裝座固定安裝于地面上,將頂部安裝座固定安裝于天花板上;
2)將連接柱的底端卡入底部安裝座端部預設的第一卡槽內,將連接柱的頂端卡入頂部安裝座端部預設的第二卡槽內;
3)將第一頂緊部件卡入第一卡槽并頂緊連接柱的底端,將第二頂緊部件卡入第二卡槽并頂緊連接柱的頂端;
4)用螺釘固定第一頂緊部件和第二頂緊部件;
5)將多根連接條卡接在一起構成弧形飾面條,連接條的使用數量根據弧形飾面條的長度需要進行選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螳螂精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未經金螳螂精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963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