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9102.3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84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永生;馬博;黃東東;沙楠;高明洋;徐婷婷;齊雪莉;張玉菡;張藝文;李群;趙正橋;張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住總第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F30/13;G06F30/18;G06F113/1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bim 技術 機電 綜合 吊架 設計 方法 | ||
1.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一:根據原設計圖紙,建立綜合管線的模型,對所述綜合管線的模型進行綜合布置,輸出綜合管線排布圖;
步驟二:建立綜合支吊架的模型,將所述綜合支吊架的模型添加到所述綜合管線排布圖中;
根據所述綜合管線的支架設置規范要求,確定所述綜合支吊架的單位間距;
計算所述單位間距內所述綜合管線的整體荷載;
步驟三:選取所述綜合支吊架的典型剖面,采用軟件對所述綜合支吊架進行受力分析和應力計算,根據分析和計算的結果調整所述綜合支吊架的模型;
步驟四:根據所述綜合支吊架的模型,調整所述綜合管線在所述綜合支吊架上的排布方式;
步驟五:輸出所述綜合支吊架設計計算書及提取所述綜合支吊架的工程量;
模型導出施工圖及輸出BIM模型文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綜合管線的模型進行綜合布置包括如下步驟:
依據所述綜合管線的排布原則,對所述綜合管線進行排布;
確定所述綜合管線的標高范圍,在所述標高范圍內調整所述綜合管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選取所述綜合支吊架的典型剖面包括如下步驟:
按照所述綜合支吊架的單位間距對所述綜合管線進行剖切;
選取所述綜合管線的整體荷載最大且數量最多的剖面為所述典型剖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軟件對所述綜合支吊架進行受力分析包括:
對所述綜合支吊架進行整體受力分析、構件受力分析和有限元分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構件包括立柱、橫擔和受彎梁;
對所述綜合支吊架進行應力計算包括:
計算所述立柱的抗拉強度和長細比;
計算所述橫擔的抗彎強度;
計算所述受彎梁的撓度;
計算所述構件之間焊縫的抗剪強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所述綜合管線在所述綜合支吊架上的排布方式包括如下步驟:
調整所述綜合管線的排布標高;
調整所述綜合管線在所述綜合支吊架上空間排布。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所述綜合支吊架的工程量包括:
利用所述綜合支吊架的模型提取所述構件的參數;
所述構件的參數包括:型材規格及重量,管束規格及數量,抱箍規格及數量工程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機電綜合支吊架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M模型文件為建筑信息模型文件,包括:
所述綜合支吊架的構件數據信息和空間關系信息;
所述綜合管線的數據信息和空間關系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住總第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住總第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910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