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8645.3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2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廖樹妹;鄧嘉;李涵;楊國鋒;余旭兒;陳慧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環(廣東)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4 | 分類號: | C02F11/14;C02F11/121;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智遠創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李麗麗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處理 高效 脫水 裝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種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罐(1)和控制箱(2),所述攪拌罐(1)內腔左側的頂部連通有加料管(3),所述攪拌罐(1)內腔左側的底部連通有排水管(4),所述攪拌罐(1)內腔底部的中心處連通有出料管(5),所述攪拌罐(1)的內腔設置有加熱攪拌結構(6),所述出料管(5)遠離攪拌罐(1)的一端連通有抽泥泵(7),所述抽泥泵(7)的出泥口連通有連通管(8),所述連通管(8)遠離抽泥泵(7)的一端連通有風干箱(9),所述風干箱(9)內腔頂部的兩側均連通有風扇架(10),所述風干箱(9)和風扇架(10)的內腔均設置有傳輸風干機構(11),所述風干箱(9)內腔的右側連通有出料彎管(12),所述出料彎管(12)遠離風干箱(9)的一端連通有擠干箱(13),所述擠干箱(13)內腔頂部的右側開設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頂端栓接有出料蓋板(14),所述擠干箱(13)的內腔設置有擠干機構(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攪拌結構(6)包括高速電機(61)、攪拌架(62)、溫度傳感器(63)、電加熱圈(64)和電加熱管(65),所述攪拌罐(1)頂部的中心處栓接有高速電機(61),所述高速電機(61)的輸出軸貫穿攪拌罐(1)并焊接有攪拌架(62),所述攪拌罐(1)內腔頂部的右側嵌設有溫度傳感器(63),所述攪拌罐(1)表面的中心處環形栓接有電加熱圈(64),所述電加熱圈(64)內腔的四周均栓接有電加熱管(65),所述電加熱管(65)位于攪拌罐(1)表面的四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風干機構(11)包括電動風扇(111)、均流板(112)、均流噴嘴(113)、輥輪(114)和運輸帶(115),所述風扇架(10)內腔的中心處栓接有電動風扇(111),所述風干箱(9)內腔的頂部橫向栓接有均流板(112),所述均流板(112)內腔的四周均連通有均流噴嘴(113),所述風干箱(9)內腔的底部從左至右依次轉動連接有輥輪(114),所述輥輪(114)的表面轉動連接有運輸帶(1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干機構(15)包括滑柱(151)、推桿氣缸(152)、第一擠壓座(153)、減震彈簧(154)、第二擠壓座(155)和滑套(156),所述擠干箱(13)內腔的頂部和底部均橫向栓接有滑柱(151),所述擠干箱(13)右側的中心處栓接有推桿氣缸(152),所述推桿氣缸(152)的活塞桿貫穿擠干箱(13)并栓接有第一擠壓座(153),所述擠干箱(13)內腔左側的四周均橫向栓接有減震彈簧(154),所述減震彈簧(154)的右側豎向栓接有與第一擠壓座(153)配合使用的第二擠壓座(155),所述第一擠壓座(153)和第二擠壓座(155)的頂部和底部均栓接有與滑柱(151)滑動連接的滑套(156)。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管(65)沿攪拌罐(1)的中心處呈圓周狀結構分布,所述電加熱管(65)的數量至少為二十根。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噴嘴(113)沿均流板(112)的中心處呈陣列狀結構分布,所述均流噴嘴(113)的孔徑至少為兩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干箱(13)內腔的底部連通有細密過濾網(16),所述細密過濾網(16)的網眼密度小于三百目,所述擠干箱(13)底部的中心處放置有蓄水盒(17),所述蓄水盒(17)位于細密過濾網(16)的正下方,所述蓄水盒(17)的橫截面積對細密過濾網(16)的橫截面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架(10)內腔的頂部栓接有防護網(18),所述防護網(18)的網眼面積小于一平方厘米。
9.一種污泥處理用高效脫水裝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操作步驟如下:
A、使用者將待處理的污泥由加料管(3)注入攪拌罐(1)內,接著使用者再向攪拌罐(1)內注入絮凝劑,接著控制箱(2)相繼控制高速電機(61)和電加熱管(65)通電開啟,接著高速電機(61)帶動攪拌架(62)對污泥和絮凝劑進行充分高速攪拌,使污泥和絮凝劑進行充分反應,接著電加熱管(65)對攪拌罐(1)表面進行均勻加熱,溫度傳感器(63)對攪拌罐(1)內部溫度進行實時感應,保證攪拌罐(1)內部污泥和絮凝劑反應的最佳溫度環境,從而進一步加快攪拌罐(1)內部污泥和絮凝劑之間的反應速率和脫水效果,接著污泥絮固后產生的液體由排水管(4)排出,完成初步脫水作業;
B、接著控制箱(2)控制抽泥泵(7)開啟,則抽泥泵(7)通過出料管(5)將攪拌罐(1)內部絮固的污泥供入連通管(8)內,接著污泥由連通管(8)供入運輸帶(115)表面,接著控制箱(2)控制運輸帶(115)對污泥進行傳輸,同時控制箱(2)同步控制兩個電動風扇(111)開啟,電動風扇(111)對風干箱(9)內腔頂部進行風力輸出,則產生的風力經過均流板(112)內腔的均流噴嘴(113)均流處理后吹向運輸帶(115)表面的污泥,從而風力均勻對初步脫水的污泥進行風干脫水處理,即完成風干脫水作業;
C、接著運輸帶(115)將風干脫水完成的污泥傳輸至出料彎管(12),再進入擠干箱(13)內部,接著控制箱(2)控制推桿氣缸(152)開啟,則推桿氣缸(152)帶動第一擠壓座(153)向左擠壓移動貼向第二擠壓座(155),滑套(156)在滑柱(151)表面滑動,增強第一擠壓座(153)和第二擠壓座(155)的移動平穩度,通過多根減震彈簧(154)的彈性配合,可對第一擠壓座(153)和第二擠壓座(155)之間進行緩沖處理,從而第一擠壓座(153)和第二擠壓座(155)對擠干箱(13)內部的污泥進行重力擠壓,從而完成污泥的重力擠壓脫水作業;防護網(18)
D、接著擠干箱(13)內部污泥擠壓過程中產生的液體由過濾后流入蓄水盒(17)內,接著使用者打開出料蓋板(14),并使用工具將擠干箱(13)內完成脫水作業的污泥鏟出即可,從而完成污泥的脫水流程作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環(廣東)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環(廣東)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864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燕麥發酵復合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小型棒材的防脫吊裝臺架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