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指紋和心電特征雙認證身份識別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7848.0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48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余加輝;王昭;姜洪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連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32 | 分類號: | G06F21/32;A61B5/0402;A61B5/0472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銘洋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鄒建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指紋 特征 認證 身份 識別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一種指紋和心電特征雙認證身份識別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電腦主機、人體心電檢測設備、指紋識別模塊、指尖心電檢測模塊;所述指紋識別模塊用于采集指紋信息,其包括手指觸壓識別區,以及圍繞于該手指觸壓識別區的金屬電極,所述金屬電極與所述指尖心電檢測模塊連接;該方法是:首先患者在電腦主機上進行信息注冊并錄入指紋;然后于患者身上安裝好人體心電檢測設備后,將手指按壓于指紋識別模塊的手指觸壓識別區內,由指紋識別模塊獲取患者指紋信息并與注冊指紋信息進行比對;如果確定是注冊用戶,則采集手指心電信號和身體心電信號,如果兩者的QRS波群脈沖序列同步,則通過身份認證,隨即由人體心電檢測設備進行心電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指紋和心電特征雙認證身份識別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醫院臨床心電采集時,一般采用人名來記錄。但由于待檢人數較多,操作人員不可能對每個患者都熟悉,所以容易出錯。此外,某些患者為了躲避檢測或者想要得到預想檢測結果,由它人代替自身參加檢測的。這些毫無疑問都會影響心電檢測的準確性以及后續醫生的疹療判斷。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指紋和心電特征雙認證身份識別系統及方法,實現有效的患者身份特征認證,避免心電采集錯誤,其具體技術內容如下:
一種指紋和心電特征雙認證身份識別系統,其包括:電腦主機,以及與電腦主機連接的人體心電檢測設備、指紋識別模塊、指尖心電檢測模塊;
所述指紋識別模塊用于采集指紋信息,其包括手指觸壓識別區,以及圍繞于該手指觸壓識別區的金屬電極,所述金屬電極與所述指尖心電檢測模塊連接;
所述指尖心電檢測模塊用于在采集指紋信息的同時從指尖獲取心電信息;
所述電腦主機將采集的指紋信號與注冊指紋信息進行比對,在確定是注冊用戶后,將由指尖心電檢測模塊和人體心電檢測設備分別采集的心電信號進行比對,若二者的QRS波群脈沖序列同步,則通過身份認證,隨即進行心電檢測。
一種指紋和心電特征雙認證身份識別方法,其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首先,患者在電腦主機上進行信息注冊并錄入指紋;
然后,于患者身上安裝好人體心電檢測設備后,患者先進行身份識別;身份識別的步驟包括:患者將手指按壓于指紋識別模塊的手指觸壓識別區內,由指紋識別模塊獲取患者指紋信息,此時指紋信息會傳到電腦主機,并與注冊指紋信息進行比對;如果確定是注冊用戶,則進行下一步認證;
在手指觸壓識別區上設置金屬電極,用于通過指尖采集手指心電信號;同時,由人體心電檢測設備通過身體心電信號,如果兩者的QRS波群脈沖序列同步,則通過身份認證,隨即由人體心電檢測設備進行心電檢測。
于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當中,檢測QRS波群脈沖序列由以下步驟:
首先,對放大濾波后的心電信號做微分運算,隨后對信號進行取絕對值和時域平均,信號經過微分可得到QRS復波的斜率信息,為加快算法運算速度,選取三點中心差分算法所用的微分傳遞函數為:
H(z)=0.5(1-z-2);
微分后QRS復波得到進一步增強,而P波與T波進一步衰減;
接下來對信號數據取絕對值;
接下來對信號進行移動窗口積分,移動窗口積分所用的差分方程為:
y(nT)=1;
N[x(nT-(n-1)T)+x(nT-(n-2)T)+…+x(nT)](5);
此處N為移動窗口寬度的采樣點數;
最終的移動窗口積分保留了QRS復波信息,在此基礎上利用閾值法檢測出QRS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連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連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78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控制與保護開關
- 下一篇:一種局部泄漏帶壓堵漏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