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6260.3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06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唐瑞忠;朱日明;高魏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賽克思液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53/00 | 分類號: | F04B53/00;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陸永強;張建 |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 流體 介質 高壓 低壓 噴流 能量 消散 結構 | ||
1.一種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設置在結構主體(1)上,且所述的結構主體(1)包括靜止的高壓區(11)和可朝向高壓區(11)移動的低壓區(12),其特征在于,本結構包括設置在高壓區(11)內的流道(2),且所述的流道(2)內具有用于阻滯介質和/或使介質在流道(2)流動時使流體能量得到消散的能量消散結構(3),當低壓區(12)移動到與高壓區(11)連通時,由于壓差瞬間產生噴流,流道(2)內的能量消散結構(3)起到消散流體能量的作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散結構(3)具有設置在流道(2)內的介質通道(31),且所述的介質通道(31)呈彎曲狀、折回狀、多孔狀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散結構(3)包括設置在結構主體(1)上且分別與高壓區(11)和低壓區(12)相連通的能量消散腔(32),所述的能量消散腔(32)內布置有能量消散組件(4),且所述的介質通道(31)形成于能量消散組件(4)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散組件(4)包括若干自上向下依次疊加設置在能量消散腔(32)內的片狀物(41),所述的片狀物(41)上分別開有若干通孔(42),且相鄰兩個片狀物(41)上的通孔(42)一一錯位設置且相互連通,且各個片狀物(41)上的通孔(42)依次相連通從而形成上述的介質通道(31)。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散組件(4)包括若干自上到下疊加設置在能量消散腔(32)內的網狀物(43),且所述的介質通道(31)形成于各個網狀物(43)上。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散組件(4)包括填充在能量消散腔(32)內且至少一個由多孔質材料組成的塊狀物(44),且所述的介質通道(31)形成于塊狀物(44)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散腔(32)底部開有貫通的泄流孔(45),且所述的能量消散腔(32)底部和能量消散組件(4)之間留有集液腔(46),所述的集液腔(46)與泄流孔(45)連通,所述的泄流孔(45)與設置在低壓區(12)上的低壓腔(13)相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能控制流體介質從高壓區向低壓區噴流的能量消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結構主體(1)包括配流盤體(5),所述的配流盤體(5)上開有若干相對配流盤體(5)中心沿某一半徑的分度圓布置的吸油腔(51)和排油腔(52),所述的配流盤體(5)一側開有將能量消散腔(32)與吸油腔(51)和/或排油腔(52)連通的連通槽(5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賽克思液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賽克思液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626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